首页 >游遍山东 >旅游+

融古韵于华章:华山的千古风情

2024

/ 08/18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著名文化学者、中国骨刻文书法研究院院长、东夷骨刻文字破译和骨刻文书法艺术创始人、国家一级书法家丁再献先生,于2024年8月9日在泉城历山名郡,以一颗热忱的心,对张荣才先生的《齐州华山赋》进行了深度感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丁先生写就了一首七言绝句,以表达对华山(又名“华不注”山)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之情。然而,张荣才先生提出了将李白诗意融入其中的期望,这不仅增加了创作的难度,也提升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面对这一挑战,丁先生没有犹豫,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律诗创作之中。仅仅二十分钟的时间,一首七言律诗便在丁先生的笔下诞生。

  荣才一笔华山赋,绝胜风云天下无。

  似现春秋逢大战,又闻左右遇狂徒。

  丑公救主急生智,韩厥擒王勇者殊。

  李白诗文秋色里,鹊华不吝赛苏吴。

  这首七律诗,以华山的壮丽风光为背景,巧妙地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联“荣才一笔华山赋,绝胜风云天下无。”诗人以“荣才”之笔,描绘出华山的雄伟壮丽,其气势磅礴,超越了世间的一切风云变幻,彰显出华山独特的魅力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颔联“似现春秋逢大战,又闻左右遇狂徒。”诗人将华山的自然景观比作历史的战场,仿佛能看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激烈场景,又似乎能听到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壮志豪情。此时此刻,好似又听到了杀声四起,使人似乎亲临其境,这一联,既展现了华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颈联“丑公救主急生智,韩厥擒王勇者殊。”引用了历史典故,通过“丑公救主”和“韩厥擒王”的故事,展现了智慧与勇气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这一联不仅增添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也传递出诗人对智慧与勇气的赞美。

  尾联“李白诗文秋色里,鹊华不吝赛苏吴。”将李白的诗文与华山的秋色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华的仰慕和对华山秋景的赞美。同时,“鹊华不吝赛苏吴”一句,将华山的美丽风光与苏轼、吴道子的画艺相提并论,进一步彰显了华山景色的非凡魅力。

  这首诗,不仅保留了原绝句中对华山雄伟气势的描述,更通过“似现春秋逢大战,又闻左右遇狂徒。”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华山的历史风云之中。而“丑公救主急生智,韩厥擒王勇者殊。”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展现了智慧与勇气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为华山的历史画卷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最令人称道的是,丁先生在尾联中巧妙地融入了李白的诗意,通过“李白诗文秋色里,鹊华不吝赛苏吴。”的描绘,将读者从历史的深处拉回到现实,让人在感慨历史沧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共存,展现了华山从古战场到旅游胜地的华丽转身。丁再献先生的这首七言律诗,不仅是一次对《齐州华山赋》的深刻感悟,更是一次对华山历史与文化的深情回望。它让我们在品味诗歌韵律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壮丽,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美妙旅程。丁先生的创作,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让人在欣赏之余,也深受感动。

  站在华山之巅,放眼望去,云海翻腾,山峦叠翠,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之上,其秀美与雄奇,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目光。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绘:“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寥寥数语,便将华山的峻峭与秀丽,刻画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山川之间,感受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个“秋色里”一个“赛苏吴”勾起了一个与故乡在浙江吴州而在济南为官的赵孟頫,一个老家是历城华山脚下而在吴州为官的周密与赵孟頫的故事。一下将人们引到了眼前,昔日的古战场,近处就是元朝一代名臣周密的故里,今天已经成一处著名的旅游胜地。游人登高望远,自然会联想起赵孟頫和周密当年交往的一段佳话。

  元代书画家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更是将华山的秋日风光,以细腻的笔触,跃然于纸上。画中,鹊山与华山相依相望,山峦起伏,烟云缭绕,秋色浓郁,仿佛可以闻到空气中弥漫的菊花香气。这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对华山自然美景的深情颂歌,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感叹于古人对美的敏锐感知与深刻理解。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华山不仅以其自然风光著称,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据《春秋左传》记载,公元前589年,齐顷公与晋军的一场战役,让华不注山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在那场名为“三周华不注”的战役中,齐顷公的傲慢与轻敌,最终导致了失败。在生死存亡之际,手下丑父挺身而出,以智慧与勇气,救主于危难之间。宋代文学家曾巩在《登华山》中,以“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的诗句,表达了对这段历史的缅怀与感慨,让人在品味华山的自然美景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唐朝诗人李白的《古风》中,更是将华山的秀美与神秘,融入了诗歌的韵律之中。他写道:“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在这首诗中,李白不仅描绘了华不注山的秀美风光,更将自己与古仙人的对话,编织成了一段美丽的传说,让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古济南八景中的“齐烟九点”与“鹊华烟雨”,更是将华山的自然风光,与济南的城市景观,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每当烟雨蒙蒙,华山便如一幅水墨画般,静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人在欣赏之余,不禁沉醉于那烟雨朦胧的意境之中,仿佛可以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文化的韵味。

  华山,这座承载着自然之美与历史记忆的山峦,不仅见证了齐鲁大地的变迁,更成为了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从郦道元的《水经注》到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再到曾巩与李白的诗词,华山的秀美与雄奇,穿越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们在品味华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故事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与永恒的生命力。

  写于2024年8月13日

  天琮,本名巩天宗,书法家,山东省老年书画研究会鲁商集团分会副会长,山东原古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

责编:刘国郁


审签:

责编:刘国郁


审签: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