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遍山东 > 民间传说

山东民谚:折射出居住方式

2005-01-06 13:53:06    作者:   来源:SRC-78  

关键词:
[提要]

    山东各地流行着一些有关建筑和居住的谚语,折射出民间居住方面的一些习俗。

    盖房造屋是一般家庭最重大的事情之一,常常需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省吃俭用精心准备方可完成,所以,鲁西一带有“一年盖屋,十年积木”的民谚;鲁南一带有句谚语说:“与人不睦,劝人盖屋。”胶东地区说得更明了:“稀汤刮水灌肠子,攒把粮米盖房子”,慨言建造房屋的艰难不易。

    房屋位置的选择是很多人格外注意的。梁山等地说:“坐北朝南,冬暖夏凉。”地基是房屋的基础,郯城等地有:“不怕房子高,就怕根不牢”的谚语。民居一般由正屋、厢房和南屋组成,房屋的建造要依风水来定,房屋搭配不能有丝毫马虎。邹城谚语说:“有西不配东,家中无老翁;有东不配西,家中无老妻。”

    居住时,一家人多住面南背北的正房,胶东一带说:“有钱不住东厢房,冬不暖,夏不凉。”如果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将老人安置在厢房或南屋,常常会遭到舆论的谴责,桓台谚语说:“东屋南屋,不孝的儿郎。”

    工匠是建造房屋的主力,邹平谚语说:“没有匠人盖不成房。”建房一旦动工,木匠、瓦匠、石匠、苫匠各色人等一派繁忙,鲁南谚语说:“匠人上了墙,小工着了忙。”

    建房要使用大量木材,主人备料很难做到完全都是上等好料,弯曲的、质差的在所难免,但有经验的木匠会因材施用,滨州谚语总结说:“歪树直木匠。”木工加工木料会剩下大量边材、刨花,可用作燃料,滕州的谚语就说:“木匠来,不愁柴。”建房时木工对木料的搭配常有一些讲究,梁山等地认为,檩子宜用杉木,房梁宜用榆木,这叫“盖瓦屋,杉木檩,榆木梁。”山东各地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尽管槐木质地坚硬,不易变形,但人们并不用它来做门和窗的材料,博山谚语说:“槐木不做门和窗。”究其原因,是“槐”字由“木”、“鬼”合成,谁家用槐木做门窗,就有“鬼把门”、“鬼把窗”之嫌,这当然是居家置业的大忌。

    民间大兴土木,在季节上有所选择,一般在春季进行,这是因为春天阳气回升,雨水稀少,空气干燥,昼长夜短,不热不燥,便于劳作,而夏天则很少建屋垒墙的,鲁南谚语说:“六月打墙六月倒,六月不倒直到老。”庆云谚语说:“四月不打炕,五月不调酱。”烟台一带说:“五月不盘炕,盘炕没有人儿上。”    在居所里休息也有许多讲究,垦利谚语说:“靠墙睡,赶床被。”滕州也有“靠墙七分暖,寸草遮丈风”的说法。乳山谚语说:“夏不睡石,冬不睡板。”邹城谚语则对此作出解释:“夏睡石,冬睡板,不瘸腿,就瞎眼。”

    防火是居家过日子应注意的大事,牟平谚语“门子要紧火要紧”就是这样的警言。烟台一带还有“穷灶库,富水缸”的谚语,告诫人们锅灶前要少堆柴草杂物,以防失火,水缸里要多蓄水,以备失火时急用。 □ 刘娟 常诚

houhaihua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