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规划凸现泉城特色
2004-12-23 08:57:59 作者: 来源:SRC-70
关键词:
[提要]
未来济南:现代化城市包容山水景观
生活日报12月22日报道 记者 任鹏 王鸿光
在济南市规划的七大重点建设领域中,恢复泉城特色的保障体系建设最为引人注目。今后十几年,省城将通过完善东、西新城的功能布局,疏散济南老城区居住人口和建设环城绿色隔离带,保障恢复泉城特色的体系建设,使泉城山、泉、湖、河、城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现代化城市景观包容山水景观的城区景观风貌。
泉城特色景观恢复区东至历山路、燕子山路,西至生产路、三孔桥街、玉函路,南界为南控红线,北与黄河生态功能区接壤,泉城特色景观恢复将以功能分流、人口疏散、治理污染和环境绿化为主,以恢复层次分明的大生态景观,“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核心景观区。泉城未来的生态景观格局规划是:南部群山叠翠,中部绿网纵横,北部绿带托起齐烟九点,中心杨柳掩映湖光泉影。
功能布局
特色风貌带突出景观功能
规划论证专家介绍,泉城特色风貌带将突出景观功能,除旅游和商贸之外,其他性质的行业严禁进入,并逐步疏散该区域原有的企业、住户和行政办公机构。
在西部新城建设地区性公共活动中心,商埠区建设CBD区和行政中心,周围发展居住区。东部新城以居住、文教区为主,与泉城特色风貌带共同构成未来济南城市的极核区,形成以行政管理、第三产业、生活居住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市中心。在西部(长清)片区建设大学、科技园区,形成与西部新城相呼应的文化聚集区。将工业产业逐步疏散到东部产业带、周围形成和其他条件适宜的区域。
功能布局将控制建筑物高度,使高层建筑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在城区两侧,在西部、东部新城范围内,让出泉城特色风貌带,提升泉城空间景观质量。
人口密度
景观恢复区1万人/平方公里
居住人口过密是影响中心城区生态系统质量的主要原因,近期,济南市将开始对人口过密区域做结构性调整搬迁,2007年前,重点对泉城特色风貌带中心区和老商埠区的泉城路北侧、魏家庄街道办事处等人口密集区实行结构性搬迁。到2012年,逐步将泉城特色景观恢复区人口密度调整到1万人/平方公里以下;中心城区生活服务区两个东部片区人口密度调整到3万人/平方公里以下,西片区人口密度调整到2万人/平方公里以下。通过对居住区的规划建设,使居住人口密度集中在规划范围内,达到3.5万人/平方公里以上的水平。
绿地结构
绿色屏障环绕城区
绿化结构将保证城市周边生态隔离带的建设。主城区和长清片区之间沿玉符河的隔离带至少10公里宽,主城区和东部产业带之间沿大辛河的隔离带至少0.2公里宽,东部产业带中间沿东绕城高速公路的隔离带至少2公里宽,城区和章丘边界的隔离带至少10公里宽。建成之后,泉城城区将处于隔离带环抱之中。
经十路以南沿线山体、“齐烟九点”山体的绿化建设将得到加强,重点对二环南路及以南沿线山体进行绿化。以风景名胜区—公园—广场作为城区生态网络,将千佛山、英雄山、植物园、动物园、百花公园等大规模绿地和未来的小清河南岸广场绿地进一步串联。新建道路两侧将留足12米以上宽度的紧密绿化带。
规划之后,济南城区建筑与市内景区将可以相互通视。控制建筑物高度,使景观价值较高的视点、视线和视廊不被遮挡,大明湖、千佛山等重要景区具有良好的衬景,并保持其相互之间的通视,将自然景观和谐地引入城市。
七大体系保障省城生态建设
生活日报12月22日讯(记者任鹏)21日通过的《济南生态市建设规划》中,循环经济、环境污染防治、安全保障、自然生态保护、恢复泉城特色保障、生态型人居环境与循环型社会和生态文化七大体系建设成为生态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规划》从这七个重点领域制定了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具体建设措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并进行了重点项目的投资预算和效益分析。
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确定了济南生态产业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方案,重点将产业调整、建设生态产业群等各个方面建设成新工业经济体系。发展生态物流业、生态商业等多种服务行业。
环境污染治理以水、气污染治理为重点,从总量控制、区域治理等方面制定方案,中远期将加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在于水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两方面,改变制约济南发展的水资源状况。
自然生态保护制定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以及南部山区的建设措施。
恢复泉城特色的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对影响恢复泉城特色风貌的水生态建设、道路与公共交通、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规划,规划了老城区和商埠区景观建设。
生态型人居环境与循环社会重点规化发展生态建筑和通过生态居住小区建设逐步进行循环社区试点。
生态文化体系将主要开展生态文化活动,引导绿色消费等保障规划建设。
据悉,七大体系建设的规划将纳入济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由济南市环保局等19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新闻链接
四大重点项目营造特色风貌
老城区曲水垂杨景观建设
建设泉城特色风貌带,在老城内逐步营造或恢复“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文化”景观。济南市今后将结合旧城改造,有计划地拆除建筑风格与之不相符合的老旧建筑,保留文化价值大、特色明显的老建筑,拓宽的河岸留出一定空间,建设不同面积的开放式园林。
商埠区绿色景观保护
未来规划的商埠区CBD建设中除了特别注意对老树老街和特色风格旧建筑的保护,将严格控制建设现代化风格的建筑和建筑物的高度,鼓励建设与环境风格统一的复古式建筑,在景观上与未来西部新城的现代化建筑群形成对比。
公共绿地建设
近期完成千佛山风景区建设工程等4项工程建设。陆续建设郎茂山公园、腊山公园、鹊山公园等区属公园、普利门绿地广场等大型绿地广场和12处区属绿地广场和20处镇绿地广场,市城区绿地斑块、节点形成合理分散的布局。
近中期进行东区公园和西区公园建设。东区公园建成雪山、凤凰山、蒋山等十余个山体公园,面积约500公顷;西区公园建成团山公园、中央公园、南段公园等三处景点绿化,绿化面积约60.7公顷。
生态隔离林带建设
逐步建设道路、河岸防护林林系。2012年前基本完成中心城区4条南北向生态隔离林带建设。2012年后继续建设沿玉符河、巨野河的生态防护林,使之扩展到规划要求的宽度。
houhaihua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