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遍山东 > 民间传说

寻找被遗忘的山东曲艺

2004-11-08 00:00:00    作者:记者 倪自放 实习生 孙勇杰   来源:SRC-71  

关键词:
[提要]

  山东省第一届曲艺小品大赛,日前在文登结束。山东省曲艺家协
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以创作性节目为主的全省性的曲艺小品
大赛,我省已经十多年没有举办过了,举办此次曲艺小品大赛,旨在
为低谷中的山东曲艺烧一把火。
  今天我们到哪儿听相声
  在刚刚结束的山东省第一届曲艺小品大赛上,5个获得一等奖的曲
艺小品节目中,只有一个是相声。如果说获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了山东相声现状的话,现实中相声处于低谷、甚至被人遗忘的情况,
则是一个客观事实。
  其实对老百姓来说,他们不在意相声是否走入低谷,只在意哪里
才能听到相声。2003年10月,北京市东城区与相声界携手推出“周末
相声俱乐部”:每周六晚7点半推出一台全部由专业相声演员甚至相
声大腕出演、票价仅20元的相声大会。现在,“周末相声俱乐部”每
周六都会在北京出现,每场的票经常在上周就已售空,观众来自全北
京四面八方。在天津,相声茶馆依然红火,著名的燕乐茶社专演传统
相声,是相声大师马三立生前说相声的地方,如今是侯宝林弟子黄铁
良和马三立弟子尹笑声领衔的天津众友相声团的演出“基地”,一张
票只要6元钱。
  作为当年与北京、天津并列的曲艺大码头,省城济南已经很难找
到一个专门听相声的场所,相声、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曲艺形式,
只能在大型的文艺演出中作为点缀出现,或者在电视、电台中收看和
收听,现场专门听相声、听山东快书,对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已
经没有什么印象。
  曲艺艺人的队伍在萎缩,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济南市曲艺团
著名相声演员孙小林的记忆中,济南市上世纪60年代有专业的曲艺演
员四百多人,现在则很难超过30人。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介
绍,1978年,全省有专业的曲艺演出团队110余个,现在成规模的已
经寥寥无几。
  “书山曲海”盛况难忘
  济南市曲艺团著名相声演员孙小林是著名相声大师孙少林的儿子
,他还清楚地记得,作为全国曲艺三大码头之一的济南当年“书山曲
海”的盛况。当时相声界有一个公认的“规矩”,就是“北京学艺,
天津练活,济南踢门槛”,所谓的“济南踢门槛”,是说当时全国的
相声名家,只有在北京、天津小有名气之后,才敢到济南的茶社演出
确立自己在全国的名气。济南曲艺的火爆、济南观众欣赏曲艺水平之
高,由此可见一斑。当时济南不仅有大观园区域内的相声、山东快书
、山东琴书聚集地,今天的人民商场附近等地,也是曲艺艺人经常演
出的地方。
  火爆的曲艺市场与氛围,不仅吸引了和侯宝林齐名的孙少林这样
的相声大师定居济南,像马三立、侯宝林这样的相声名家,到济南动
辄一演两三个星期的情况,也不鲜见。在孙小林的记忆中,父亲1960
年前后在自己创办的晨光茶社说相声时,茶社外打着雨伞排队等候听
相声的观众,还能从茶社所在的大观园附近排出上百米远。
  为什么曲艺被人遗忘了
  谈到山东曲艺存在的症结,山东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有两个感
慨:我们的尖子演员太少了,我们的优秀作品太少了。孙立生说,和
戏曲一样,曲艺是一种很人格化的艺术形式,观众由欣赏优秀的曲艺
开始,会转化为对曲艺演员人格化的热爱,这样的演员就是“角”。
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追“名角”,曲艺也一样。可是随着社会的变
化,观众欣赏曲艺的习惯在改变,可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角”,也
没有相应的“段子”,这是曲艺滑坡的重要表现。
  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著名山东快书演员阴军也认为,山东曲艺
已经不是上世纪中叶占全国曲艺半壁江山的时候了,但也不能说“山
东曲艺不行了”,关键还是看谁演。阴军是山东快书名家孙镇业的弟
子,他告诉记者:“我们前一段时间到鲁西南几个市、到徐州去演出,
一个小段说下来,下面还是欢声雷动,当地人还问我,谁说山东曲艺
不行了,这不是很好吗?”这个“看谁演”,说的就是尖子演员缺乏
的客观情况。
  孙立生、孙小林、阴军同时表达了一个担忧:没有好的段子,没
有足够多好的演员,还是演得少,磨练得少,离市场、老百姓太远了。
孙立生说:“过去没有电影、电视、电脑,现在各种文艺形式的出现,
肯定要分流一部分曲艺观众。但这只是外部原因,曲艺艺人本身的问
题才是曲艺发展的主要障碍。”过去曲艺是“撂地摊”,跟着码头跑,
哪里人多往哪儿去,通过表演混饭吃,肯定是观众喜欢什么就创作什
么。现在曲艺演员归各个专业剧团,有了惰性,离市场远了,观众自
然不喜欢了。
  阴军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曲艺与观众不可分的关系。上
个世纪80年代,阴军在济南一个茶社演山东快书,一天一个段子要面
对不同的观众演六七遍,而且一演就是好几个月。在演的过程中,观
众在哪个地方叫好,哪个地方没反应,他都看在眼里,下次一定要改。
就是这一两年的演出,让阴军的山东快书逐渐为观众喜欢。“以前说
相声是‘一遍拆洗一遍新’,通过不断地演出不断地改,才能出精品,
各个曲艺类别都是这样。”
  山东曲艺路在何方
  北京、天津的茶社里相声仍然很火爆,作为济南晨光茶社创始人
孙少林的传人,孙小林说自己有重新恢复晨光茶社的想法:“一开始
我不想着赚钱,把我们的曲艺演员拉到茶社里练活就好。”孙小林说
,他也希望重塑山东曲艺辉煌,但要恢复到上个世纪中叶那种辉煌是
不可能的了,因为各种艺术形式对曲艺观众的分流、时代的变化,让
曲艺不可能再受到当年那样的追捧。当然,回不到当年的辉煌并不一
定就是什么也不做。
  已经成名的阴军参加了刚刚在文登举办的山东省第一届曲艺小品
大赛并获得了一等奖,许多人对阴军参赛和徒弟辈的演员一起竞争不
理解,对此,阴军说自己很坦然:“山东曲艺要发展,必须在继承的
基础上创新。我参赛的是一个新创作的段子,我想让创新的想法被曲
艺圈内的专家和同行认可。”
  山东曲艺家协会主席孙立生说:“我很庆幸,在所有人都在喊曲
艺滑坡、曲艺低谷的时候,我们还有一批有影响的并且视曲艺为生命
的优秀曲艺艺人,孙镇业、刘延广也好,唐爱国、齐立强也好,包括
孙小林、阴军,他们在全国的曲艺队伍里都是相关曲艺门类里顶尖的
演员,这是山东曲艺的底气。”
 

hhh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