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15 00:00:00 作者: 来源:
柳树是济南的市树。它同济南的市花——荷花珠联璧合,构成济南的一道亮丽风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是对泉城美景的高度概括。
济南人爱柳,也常给心爱的柳树冠以佳名,以此纪念与之有关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清末民初,从泺口到济南市中心的大道两旁,遍植着依依垂柳。这些垂柳生长得高大繁茂,郁郁葱葱,近看似片片绿云,远看如条条彩带,把省城装点得如诗如画。因为这些垂柳是清末山东巡抚张曜在修筑黄河大堤时号召种植的,所以人们把它称做“张公柳”。
张曜是光绪十二年(1886)调任山东巡抚的。在济南任职的四五年间,他勤于政事,赈济灾民,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好事。尤其在治理黄河方面,他虽曾有过决策上的失误,但在对黄河和运河的整修上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每次黄河决口,他都亲临现场,指挥抢修。据说他一年有300天时间都是在河工上度过的,以致在黄河上监工时“疽发于背”,回济不久即不治而亡。济南人民为纪念他,便在大明湖上为他修建了祠堂,同时,将他号召种植的柳树,叫做“张公柳”。随着历史的变迁,“张公柳”早已难觅踪迹。
在济南东郊,人们可以看到一棵名气很大的柳树,那就是曾经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的“幸福柳”。
“幸福柳”傲立在王舍人镇大辛庄村北约50米处。它高约15米,树干粗近3米,长得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树的南面立有一块黑色的花岗岩纪念碑,上面镌刻着“幸福柳”三个大字以及“幸福柳”的来历。
1959年4月13日和9月21日,毛泽东主席曾先后两次来到这里(当时叫“东郊公社大辛大队”)视察,亲自到田间察看了小麦及玉米、大豆的生长情况,仔细询问了这些作物的产量虚实等问题,并告诫大家说:“做事情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实事求是,不要空口说空话……”视察完农田,他又来到这棵柳树下面,与群众亲切交谈。为了纪念这幸福的时刻,当地群众便把这棵柳树命名为“幸福柳”。
如今,“幸福柳”周围已建成一个占地120亩、以纪念毛主席视察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广场,并已申报济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游人慕名而来,在“幸福柳”下追溯那段不平常的历史,缅怀领袖的恩泽和风范……
文/戴永夏
来源:齐鲁晚报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