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遍山东 > 民间传说

漫谈蕴涵妙境的济南老街

2004-06-15 00:00:00    作者:   来源:SRC-75  

关键词:
[提要]
   阁子前、后街区的石板路

    阁子前、后街街区位于历山街西侧。这个街区有20多条古色古香的街道,传递着浓浓的历史文化信息。

    该街区的许多街名都有着500多年的历史,如明代为阻止雨季大明湖湖水上涨的侵袭,人们在大明湖畔修建二郎庙,庙南街道遂命名为二郎庙街,且沿袭至今,“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遂成了妇孺皆知的街巷歌谣。再如,清代著名诗人王士桢曾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即景挥毫赋《秋柳》诗四章,因风格独特,境界高远,一时震惊当时文坛。后来人们在亭畔建馆舍数间,观柳赏荷,即兴赋诗,雅称秋柳园。秋柳园边的东西巷小街于是得名秋柳园街。    这个街区里还集中了济南古城区为数不多的青石板路,秋柳园街、司家码头街、阁子西街、北门里街、皮家胡同都铺着光滑的、青青的石板。这里铺设石板路最早的是北门里街,据明末地方志《历乘》记载,当时这里每逢湖水上涨,道路泥泞难行。家住北门里的王卞自家出钱将此街砌成石板路,一时间被人们称为“义路”。如今这里石板犹在,古韵犹在。

    宽厚所街区藏奇泉

    这个街区位于解放阁西侧。走进这个街区,首先小街的名字格外引人,穿过耳朵眼巷,沿东小王府街曲折北行,在蕃安巷北段路东还有一条狭长的胡同,叫勺子头巷。前者耳朵眼巷因其短、后者勺子头巷因其胡同口大尾长而得名。据记载,这里的街巷名像历山顶街、宽厚所街、大湾街、三曲巷、无门巷、仓门楼子街、公兴里、洪字廒街、武库街、东小王府街、西小王府街等都有说法。

    这个街区里还有很多“奇泉”:小王府街37号院里有一眼用青石圈砌的泉井,已有上百年历史,从未干枯;宽厚所街35号一住户家中,一眼泉井在房屋改造时被“圈”进了室内,成了“屋中泉”;小王府街42号,当年主人建楼时没忍心将泉井填埋,而是将它半露于楼基之下,成了颇有特色的“楼下泉”;在勺子头巷的一住户中,还有一眼“墙中泉”。

    老街寻踪 济南普利街

    100多年前,济南西门城外有条东西向的小街叫柴家巷,当时人流稀少,非常僻静。1904年济南开埠之后,作为连接老城与商埠的重要通道,柴家巷很快吸引了大批有远见的工商业户在这里建立商号、作坊,其中不乏老济南熟悉的赞玉堂、老茂生、鸿祥永等老字号。柴家巷一时寸土寸金,并很合时宜地改了个颇有寓意的名字——普利街。

    20世纪30年代,小街周边名店已是鳞次栉比。服装鞋帽业中的普华鞋店、谦恒吉鞋店、谦祥益绸缎店、鸿祥永布店、义兴公布庄,医药业中的厚德堂药材老店、赞玉堂中药店、大同西药房,饮食业中的草包包子铺、朝天锅饭店、泰康食物公司,金融业中的永兴扬银号,百货杂货业中的治香楼百货店、福盛永杂货庄、大生东杂货庄、廖隆昌瓷器店、裕兴颜料公司商店等名字号都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的还将分号开到北京、天津,产品卖到了广东、陕西。

    如今的普利街只能算是半条老街了,街北除东西两端还有旧式门头房外,其余均已被现代楼房所取代。普利街上的多数“角色”也已谢幕,尚在营业的只剩下草包包子铺和普华鞋店,还有一家迁来时间不长的经文布店,布店前身是糖果庄老号老茂生,老茂生在上世纪30年代就成为糖果业中的佼佼者,独领风骚半个多世纪,后因经营不善于90年代停业。 (杨润勤 牛国栋)

hhh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