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01 12:00:00 作者: 来源:
农历七月七日,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穿七孔针,先完者为得巧,故称乞巧,七夕乞巧的习俗,在济南十分流行。七夕乞巧,早在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时就开始了,据《考工记》的注释中说:“以织女星之祥,因祭机之杼,以求工巧。”因为七夕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人们想从织女那里求得更多的智慧和技巧,以织出更好的布来。传说,这天夜晚的葡萄架下,可以听见牛郎与织女谈话。
在古代,每到七夕前,家家张灯结彩,搭乞巧楼,儿童女子,皆着新衣。在城里“富贵人家,于高楼危榭,安排筵会,以赏节序。”以后,虽然这乞巧楼不一定搭了,但这一天活动仍很有趣。这天晚上,家家都“张锦绣,陈饮食,树瓜果,焚香于庭”。其次,参加的人望月瞻斗,依次列拜,祭祀牛女二星,祭毕才正式乞巧。有的用七根针,五彩丝线,望月穿针。谁穿得快,谁乞得巧的就多。 有的在桌案上摆一盆水,水里浸着瓜果,乞巧的人手里拿着一面镜子,谁把月光从镜子里映到水盆的瓜果上,谁就算得了巧。有的捉一只蜘蛛,放在首饰盒里,第二天早晨,观其结网之疏密或圆正,为得巧之多少。还有的于七月七日中午,把事前生好的“巧芽”(豌豆和绿豆)牙和手摘下来,投在水盆里,在太阳光下照影子,谁的巧芽影子象针、剪、花、鸟、虫等,谁的手将来就会巧。正象一首民间歌谣唱的那样:“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象花,又象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