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遍山东 > 出游指南 > 政务法规

省旅游局关于印发《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

2007-01-11 10:40:00    作者:   来源:来源:山东省旅游局  

关键词:
[提要]

 

各市旅游局,省局各处室、各直属单位:


    《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经省旅游局局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二〇〇七年一月十日

 


2007年全省旅游工作要点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1、2007年是推进旅游经济强省建设非常关键的一年。全省旅游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和即将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升效益为目标,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和高端旅游产品建设,大力开发国内外市场,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全力打造管理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强旅游队伍建设,促进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2、确定今年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接待入境游客225万人次,增长18.5%,入境旅游收入11.75亿美元,增长21%;接待国内游客1.95亿人次,增长16%,力争突破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70亿元,增长21%;旅游总收入1560亿元,增长21%。


二、重点工作


  3、突出入境旅游,着力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以韩国、日本为重点集中突破入境旅游市场。办好7月份在青岛召开的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积极推动建立鲁日韩旅游交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鲁日韩旅游金三角”。请省领导带队,组团赴韩国、日本开展高层次、大规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促销。全年力争接待韩国游客100万人次,日本游客40万人次。配合居民赴港澳台旅游工作,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旅游合作,以出境游促进入境游,启动“港澳台入境旅游倍增计划”,争取3年内,接待港澳台游客突破70万人次。积极开发欧美远程高端市场,突出开发俄罗斯新兴度假旅游市场。争取开通济南、青岛直达欧美国际航线,打开远程游客来鲁空中交通瓶颈。抓住奥运给入境旅游带来的有利机遇,办好省政府、国家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联合主办的“奥运与旅游”国际论坛,学习借鉴奥运承办国吸引入境客源的有效做法,开发包装奥运旅游产品,组织专题促销活动,为奥运旅游造势。邀请海外100名主流媒体记者、100名大旅行商、100名学校校长来山东考察。逐步推行入境旅游代理制度,与海外主要旅游团体和大旅行商建立“山东旅游推广联盟”,构建海外市场客户销售网络。认真贯彻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制定我省入境旅游发展措施,建立入境旅游目标考核和奖励机制,修改完善奖励政策,重奖外联成绩显著的旅游企业和向山东送团的海外大旅行商。


  4、突出扩大内需,大力发展国内旅游。适应扩大消费需求的新形势、新举措,培育旅游消费热点,大力开发国内旅游市场。针对京津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高消费市场,推出海滨度假、文化观光、自驾车、水浒、运河旅游等特色系列产品。利用山东―—东北地缘、血缘、亲缘关系,以《闯关东》电视剧热播为契机,以“回老家看看”为主题,组织大篷车、旅游专列开展巡回促销,力争接待东北游客1400万人次。与航空公司、铁路部门合作,以公务旅游、老年旅游为重点,开发西北、西南新兴市场。以胶济铁路开通城市间公交列车为契机,组织“和谐城乡游”系列活动,推动“山东人游山东”,东西互动,城乡互动,重点启动农村旅游市场。在国内主流媒体、大型网站开展旅游广告宣传,营造轰动效应。举办“体验山东——全国百名电视记者齐鲁游”大型采风、“相约山东——全国百强旅行社暨著名景区高层峰会”等活动,探索建立全国旅游、都市晚报联盟和旅游宣传促销代理机制,加强互动交流合作。以“安全、秩序、质量、效益”为目标,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提高黄金周旅游质量。


  5、突出高端产品,加快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贯彻实施《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和《山水圣人旅游区规划》,突出开发山水圣人、黄金海岸“两大主线”。围绕三孔、泰山两大世界遗产,组织专家策划创意产品开发方案,打造世界级文化观光旅游产品。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为重点,开发黄金海岸度假旅游产品。制订优惠政策,引导鼓励投资商开发旅游房地产,建设产权酒店、分时度假酒店等所有主要面对旅游休闲度假消费市场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以青岛加快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邮轮码头建设,开发推出奥运、邮轮、游艇旅游等专项产品。积极培育海滨度假、乡村度假、森林度假、温泉疗养、冬季滑雪、修学、会展、体育、探险、保健、高尔夫等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度假旅游精品。加快开发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等新兴旅游设施。加强与国际会展机构的联络,主动对接北京、上海、广东等国际会展城市,引进国际性、区域性大型会展落户济南、青岛、烟台等城市。充分发挥我省知名企业、名牌产品较多的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深入推进工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更新布展方式,提高讲解水平,不断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完善提升A级旅游景区,支持指导条件具备的景区争创5A级景区。


  6、突出生态环保,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贯彻“2007中国和谐城乡游”旅游主题,全面推介“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山东”。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推动乡村旅游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深入贯彻全省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现场会议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引导各地开发农业观光型、自然生态型、农家民俗型、现代乡村型、古村小镇型旅游产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就业。编制出台《山东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修订完善《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验收标准》,深入推进农业旅游示范点创建工作。与海洋、环保、国土、建设部门合作,开展休闲渔业示范点、生态旅游示范区、温泉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小城镇创建评选工作。继续实施“旅游扶贫工程”,对部分经济欠发达、旅游资源富集的县,在旅游规划、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7、突出文化内涵,加快推进旅游大项目建设。充分挖掘鲁文化、齐文化、圣人文化、山文化、海文化、泉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适应市场需求,策划建设旅游大项目。指导推动重点旅游城市按照旅游目的地标准规划建设,丰富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重点推进曲阜儒学大成苑、泰山博物馆、朱家峪民俗旅游区、台儿庄古运河古镇开发、即墨温泉度假区、文登温泉大世界、蒙山综合提升开发、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综合开发、蓬莱南旺山谷、好当家闻涛度假区、雪野湖休闲度假区等旅游项目建设。深度开发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积极吸引“嘉年华”等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落户山东。对列入全省重点的旅游大项目,加强检查调度和跟踪指导,实行情况月报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8、突出产业拉动,延伸拓展旅游产业链。针对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三大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加大措施,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培育利润增长点,提升旅游综合效益。协调财政、经贸、文化等部门,争取设立省旅游商品奖励基金,出台旅游商品奖励暂行办法,继续办好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评选活动,鼓励引导各地和企业开发地方特色强、工艺水平高、游客喜爱、便于携带的工艺品、纪念品、土特产品。企业为主、市场运作、政府扶持,规划建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展销中心、休闲购物街,推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销售一条龙,培育旅游购物市场。召开旅游商品工作现场会议,推动旅游商品发展走市场化、社会化的路子。振兴鲁菜,挖掘、丰富、推介地方风味小吃,培育有特色的餐饮服务点、消费区,提高餐饮消费水平。支持各地策划创办地方特色鲜明、面向广大游客的大型文艺演出,丰富晚间休闲、健身、娱乐活动,活跃游客夜生活,提高游客娱乐消费。力争国内游客人均花费达到735元,同比增加11元,入境游客人均花费达到522美元,同比增加10美元。


  9、突出信息服务,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旅游信息服务导向系统建设,利用公用信息图形符号系统,建设集信息引导、信息咨询、紧急救援、旅游投诉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服务系统,为海内外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旅游服务信息指南。依托山东旅游信息网,建立客户关系网络管理系统(CRM)、旅游电子宣传品发布系统,对客户目标群实现网上电子宣传品传输。启动“奥运旅游信息走廊”计划,以全方位、专业化的信息服务,向社会发布奥运旅游信息。推进旅游银行卡试点工作,力争发卡量突破10万张,为更多游客提供旅游“一卡通”便利服务。


三、工作措施


  10、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营造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浓厚氛围。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6月份再召开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展示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新气象、新成就、新典型、新经验,借势造势,乘势而上,巩固扩大全省上下大抓特抓旅游的良好局面。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最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旅游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筹备开好1月18日在我省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借机充分展示我省丰富的旅游产品,争取国家旅游局和兄弟省市旅游局的支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


  11、启动“五级联动创优工程”,调动各级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引导有条件的市、县、乡、村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以此为总抓手,带动形成各级重视、上下联动、全面推进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支持青岛等优秀旅游城市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指导枣庄、德州、菏泽、莱芜、滨州、东营等6个市,诸城、安丘、新泰、肥城、栖霞、莱州、招远等7个县级市,加大措施,抓紧达标,力争早日跨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精心组织潍坊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市在突出位置设置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马踏飞燕”标志物,树立优秀旅游城市形象。积极争取组织开展“全国旅游强县”试点工作。启动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创建工作。


  12、加强部门合作,形成旅游发展合力。加强与外宣、外经贸、外事、对台、侨务、贸促会等涉外部门的合作,建立紧密型的联系工作机制,利用其工作网络和渠道,联合开展整体形象宣传和旅游促销,强化旅游对外招商引资。加强与文化、教育、体育、建设、林业、海洋等部门的合作,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联合创意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积极争取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国土、环保等部门的支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与统计部门合作,启动旅游卫星帐户应用研究,建立科学的旅游经济统计体系。


  13、实施“旅游服务名牌创建工程”,推动行业管理再上新台阶。推出一批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服务名牌,积极争创省级服务名牌。认真总结“旅游细微服务”3年活动成果和经验,推动90%以上的旅游企业达标。大力推进诚信旅游建设,完善旅游企业和导游诚信数据库,将全部旅行社、A级景区和星级饭店纳入诚信旅游网络管理系统。贯彻实施《星级旅游厕所标准》,深入推进旅游“厕所革命”,A级景区旅游厕所全面达标。广泛开展文明旅游活动,宣传贯彻《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引导游客文明出行。举办导游网络大赛,表彰一批模范、优秀导游员,推出一批导游服务明星,大幅提升导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市场明查暗访力度,组织交叉检查,派“眼线”跟踪检查服务质量,依法打击超范围经营旅游业务、敲诈游客、强买强卖、向游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妥善处理游客投诉,维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开展“青年文明号”、“文明风景旅游区”创建评选活动。进一步强化旅游安全监管责任,认真落实《山东省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效处置各种突发旅游公共事件,确保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


  14、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旅游竞争实力。积极推动旅行社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实力较强的大型旅行社跨地区连锁经营,实行网络化发展,培育旅行社品牌。调整优化旅行社结构,争取经营条件好的国内社转为国际社,具备实力的国际社转为组团社,力争国际社总量突破100家。评选全省“十强国际社”和“十强国内社”,争取更多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行列。调整优化旅游饭店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星级饭店,力争星级饭店数量有较大增加。认真执行《星级饭店访查规范》,强化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严格按有关规定处理。积极引导经济型旅游饭店及乡村旅馆建设。支持旅游饭店管理公司发展,鼓励饭店开展连锁经营,走集团化、品牌化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创建“绿色饭店”工作。总结济南、临沂两市试点经验,全面启动星级餐馆评定工作,逐步将社会餐馆纳入旅游行业管理。


  15、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增强旅游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典型引路,重点指导,突破难点,打好国有旅游饭店改革攻坚战。做好旅行社改制收尾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探索建立全省旅游业表彰奖励体系,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确保主要用于全省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宣传促销、入境旅游市场开发、高端项目和大型活动,给予适当支持,发挥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力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支持引导半岛城市群“8+2”旅游联合体、山泉水圣旅游同盟(济南、泰安、济宁、聊城)、中国齐鲁文化旅游线(青岛、淄博、泰安、曲阜)、五市旅游联盟(临沂、泰安、济宁、日照、枣庄)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参加北方旅游联合体、沿黄十省区旅游协作会和环渤海港口城市旅游合作组织活动,资源共享、市场共拓,建立联合开发和促销机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市、县旅游行业协会和专业分会组织,发挥其在旅游行业管理中的自律、监督和服务职能。坚持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抓住国家取消对外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限制和向外资旅行社开放出境游业务的重要机遇,创造条件吸引外资旅行社在山东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大型骨干旅游企业走出国门,以投资或收购方式,在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比较集中的外国城市开发经营旅游饭店。


  16、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高度重视加强旅游教育培训,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依托国家、省内重点院校,着力培养我省急需的韩语、俄语等小语种导游。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建设和发展,使之成为全国旅游教育培训基地。举办旅游局长、导游、旅游执法、统计人员和企业质监员培训班。开展星级饭店、旅行社、A级景区经理和中层骨干培训。实行分级培训,完善省、市、县三级培训体系,争取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参训率达到70%以上。培养、引进、选拔旅游高级人才,建立一支旅游专家队伍,加强旅游基础研究,推动旅游理论创新。加强旅游机构建设,强化职能,增加编制,争取17市旅游部门全部纳入行政序列,多数县(市、区)成立旅游工作机构,并纳入行政序列。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是否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作为检验当地旅游工作的重要指标。坚持依法治旅,争取成立省旅游执法总队,强化市场监管职能。紧紧围绕“服务基层、服务行业、服务海内外游客”的目标,建立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突破,整体推进,努力推动全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李文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