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畔多雅士!的确不假。济南历下区不仅山好泉水好,而且才子佳人也是世间大好!
他是谁?王士禛,凭借《秋柳》诗共四首,这位公元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秋作于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上的才子诗,被世人所敬仰!
初秋的阳光依旧火热,我走进了大明湖畔的秋柳诗社——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祖父王象晋,为明朝河南省布政使。他出生于官舍,祖父呼其小名为豫孙。五岁入家塾读书,六七岁时读《诗经》。顺治七年(1650年),应童子试,连得县、府、道第一,与大哥王士禄、二哥王士禧、三哥王士祜皆有诗名。
顺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科进士,文名渐著,23岁游历济南,邀请在济南的文坛名士,集会于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水面亭上,即景赋秋柳诗四首,此诗传开,大江南北一时和作者甚多,当时被文坛称为"秋柳诗社",从此闻名天下。后人将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东北岸一小巷名"秋柳园",指的就是王士祯咏《秋柳》处。
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秋柳》诗是在大明湖水面亭所作。
来,一起读一读他的《秋柳》开篇——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烟痕。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意韵含蓄,境界优美,咏物与寓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更叫人叹绝的,是全诗句句写柳,却通篇不见一个"柳"字,表现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
王士祯只做过四首关于秋柳的诗,闻名天下。《秋柳》诗四首,究竟是在大明湖什么地方作成的呢?我查阅了王士祯在其《菜根堂诗集序》中这样记载:"顺治丁酉秋,予客济南,诸名士云集明湖。一日会饮水面亭,亭下杨柳千余株,披拂水际,叶始微黄,乍染秋色,若有摇落之态。予怅然有感,赋诗四首。"这里清楚地说明,《秋柳》诗是在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水面亭所作。
由于《秋柳》诗是王士祯的成名代表作,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诗人,就把大明湖东北岸汇泉堂附近的一处馆舍院落命名为"秋柳园"。亦有人说秋柳园就是王士祯少年时在济南的故居。
旧时的秋柳园土墙木栋,柳丝袅袅,是个幽静清宁的地方。如今,秋柳园早已湮没,但其遗址风光依旧,从这里看去,水光粼粼,荷红芙绿,岸柳披拂,明湖风光尽收眼底。作为济南重要的人文景观,秋柳园在济南的人文史上有着显著的位置。
历经300多年的风雨,秋柳园馆舍业已湮没。2009年,随着大明湖的扩建,包括秋柳园街在内的多条老街被拆除,如学院街、阁子前、后、西街,司家码头等。但因为王士祯,新建的大明湖景区新区内,秋柳园街、秋柳诗社及天心水面亭得以重建,成为大明湖的一处景点,名人故居也以景点的形式得以传承下来。
秋柳诗社门前,一尊铜像立在右侧,清代男性装扮,右手举起,左手拿书本,貌似在沉吟作诗。在秋柳诗社大门上方,悬挂着秋柳园的匾额,两边分别挂着"尚书天北斗""司寇鲁东家"的楹联,此联由现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书写。
秋柳诗社包括天心水面亭、秋柳诗社、谭艺轩、信古斋、镜亭、瑶榭、秋柳人家等景点,是一组纪念性仿古园林建筑。这样一处雅居之地,是否应该成为今日济南诗书画人士的一处弘扬传承传统文化之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