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8 15:01:00 作者: 来源:省旅游规划设计院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节日中人们举行各种民俗仪式,通过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等祈福活动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生活愿望。
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可举行盛大灯会,传灯、赏禅画、书写心愿袋、心愿牌、放生、放天灯、灯会、燃鞭礼佛、开光纳福。民间祈福活动中,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后来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祈福活动形式,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通过节日的狂欢表达人们对新生活的祈福。
随着时代发展,节日期间的祈福仪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都希望在节日期间通过祈福在新的一年平安顺利、幸福快乐,在祈福胜地创造性继承传统民俗仪式,请福牌、走福路、疾福路、观福灯、请五福、祝福红腰带和门神司平安符等等多种祈福活动,让游客借“福”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憧憬,也给了喜气洋洋的祈福胜地增添了节日的文化氛围,祈福仪式渲染了祈福胜地的节日活力,为游客创造了一种美妙绝伦的年味儿风情。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