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泉泉群

2011-04-27 10:4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关键词:
[提要]

 

    黑虎泉泉群,位于旧城东南隅,南护城河东段。沿河两岸,东起解放阁,向西长约700米的地方,共有泉池14处:依次为白石泉、玛瑙泉、九女泉、黑虎泉、琵琶泉、南珍珠泉、任泉、豆芽泉
、五莲泉、一虎泉(缪家泉)、金虎泉、胤嗣泉、汇波泉、对波泉。其中黑虎泉、金虎泉、南珍珠泉,名列金《名泉碑》。该泉群是城区四大泉群中流量最大的一个。据1959~1977年统计,泉水平均流量每日为10.1万立方米,最大18.92万立方米,最小为0.55万立方米。其中1973~1977年测量,每日平均流量为7.12万立方米,最大16.02万立方米。泉水汇流进东泺河,再注入小清河。这里,地势低洼。据地质部门查明,地表有20多米厚的第四纪的砂、砾石、粘土层,往下是几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是奥陶纪白云质石灰岩,泉水即来自白云质石灰岩中。

  黑虎泉 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
、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穴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标高27.88米的石雕兽头口中喷出,形似瀑布,然后流进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兽名为,传为龙之六子,性喜水,常栖水边。池中兽头清末仅是1个,1931年整治泉池时建为3个。池内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为一水闸,标高6.93米,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河中。昔日,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黑虎泉(1991年10月)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洒人。”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泉是因声和形而得名。泉源为一深邃洞穴,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显得深苍苍,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庙内供奉着“赵公明”。院内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丽。清朝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载:“‘碧栏之下,寸寸秋色’,古今以为奇语,移赠此泉,洵可无愧。”如今这里景色更佳。1965年以来,疏浚河道,整修河岸,堆叠假山,栽植各种花木,新建解放阁、黑虎泉茶社等,辟为江南式的滨河水景园。在黑虎泉洞穴上方的黑虎庙旧址,新建一处观览泉水的小庭院,内有茶厅、平台,凭栏可赏看泉涌及周围景色。

  白石泉 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流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该泉出现较晚。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河道,以祈甘霖。数日应祷,果然天降大雨,即刻从地中涌出一泉,泉周有很多白石,或出或没于水面,似朵朵白云,故命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醴,既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为记此事,清代书法家桂馥于嘉庆二年(1797年)秋,撰文并书白石泉碑(今碑已没)。泉边原建有“金山小煞”,筑亭台、楼阁、宝塔、茶室等,可于此放舟垂钓,观白鹭戏水。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白石泉上》诗赞美说:“风满园林月满楼,一泉围绕半城秋。溪西烟树知多少?添个鱼船胜虎丘。”解放初期建筑已废,但水势尚好。盛水时节,串串水泡争相浮出,漾溢着涟漪,与水中青藻白石相乱,编织出一幅水纹图案,其景不减当年。

  九女泉 位于解放阁下护城河北岸,东与白石泉相邻。泉流淙淙,松柏蓊茏。民国《历城县乡
土调查录》有载。据传说,泉水清澈甘美,引得九仙女于风清月明之夜,来这里浣纱沐浴,既歌
又舞,欢快异常,因此称之为“九女泉”。该泉呈椭圆形,半伸河中,自然石驳岸。泉池高出水面,清澈见底,水泡从池底冒出,袅袅升起,于水面碎裂,与绿藻交织出美丽的图案。细流从石缝中泄入河内,与溪水相击,如五莲泉(1991年10月)溅珠玑。东西两侧垂柳婆娑,与泉池相映成趣。

  琵琶泉 位于黑虎泉西,护城河南岸。池底冒出串串水泡,于水面破裂,咝咝作响,夜深人静听之,犹如琵琶扬韵,故名。泉池原为不规则自然形式,1965年重新修整,池壁以青石砌成,四周石雕栏杆装饰,水从北侧出口漫溢二级石阶,跌进护城河中,形如丝弦,与河水相击发出声响。泉东侧有一石拱桥,建于1964年,因泉得名“琵琶桥”。泉南有一高阁探出岸来,名为“清音阁”。坐在阁内,既可聆听琵琶泉发出的清越之声,又可赏看琵琶泉的秀姿及周围风景。

  五莲泉 在琵琶泉西,护城河中的南侧。池底泉眼甚多,较大者有5个,水泡成簇,于水面破裂,似五朵盛开的莲花,故名。1965年整修,为四方平整的池岸,高出河面标高0.5米,泉水涌上池
口,向四周漫溢,尔后二叠而下,落于河中,如同挂帘。1986年,泉池四周改为曲岸,堆叠自然石。山石以聚为主,叠砌成岛,高出水面,泉水从岛上石缝中溢出,流入河中。1985年5月在泉南侧河岸上建“五莲轩”,由亭、台、廊、榭组成,规模较大,构成一组别致的景观。

  一虎泉(缪家泉) 在五莲泉西,护城河南岸。因水从一石刻虎头中流出,故名。这里曾为清光
绪壬辰科进士、翰林院编修、临清直隶州知州缪润绂的花园,故又称“缪家泉”。泉水自河岸斜坡泄出,1983年作为黑虎泉公园的一个景区,整修泉池,就势叠山理水,创构了城市山林景观。山脚清流环绕,自西向东,三个洞穴依次排开,其形各异。泉水汇成曲池,然后跌进河中。池边矶石横卧,水中巨石矗立,水随山转,山因水活。

  金虎泉 在一虎泉西侧河中,名列金代《名泉碑》。清代时失迷。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仍称“今失考”,但又云:有人说即在护城河北岸胜绍公司院内,亦有人说在范氏花园内。“范氏花园”今址为何处,已不明。相传,该泉原在河南岸,水势甚猛,由曲折小溪注入河中。泉源处由人工用山石装饰,形式奇特,似虎非虎,故名“金虎泉”。昔日,泉侧有一庭园,名曰“适园”,建于何年无考。此园沿河构筑,东西狭长。园中有溪,溪上架桥,桥旁建亭。后来,园主家境衰败,庭园荒废,被山西商人李卓购买,加以修复,改园名为“须弥”,改泉名为“金粟”。解放前此园荒废,泉也与岸分开,移至河中。1986年,于泉上建亭,透顶、翘角,绿瓦,因泉得名“金虎亭”。南侧有三曲平桥与南岸相连,游人可由曲桥步入亭内。汇波泉 在五莲泉西侧,护城河南岸。沿池四周,山石聚散布置,东、西、南皆为土坡,土坡以山石叠砌形成山峦。泉水在山脚下涓涓流淌,汇为小潭,两侧山石交错,细流潺?,犹若山涧小溪。1986年于山上建“伴月亭”,亭挑出水面,跃跃欲飞,周围绿树垂荫。泉、石、亭、树有机结合,极富情趣。对波泉 在护城河北岸,与汇波泉相对,故名。池侧矗立小亭,名叫“对波亭”,1985年建,因泉得名。

  玛瑙泉 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位于黑虎泉东,护城河南岸。周以块石砌垒,水泡从池底冒出,太阳一照,光彩夺目,如同玛瑙而得名。泉水从北壁石洞中流到河中。

  豆芽泉 位于琵琶泉西,护城河南岸。为石砌方池。昔日,一附近居民常用此泉水生豆芽,故名。

  南珍珠泉 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著录,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亦有载。在五莲泉东北侧的护城河中。串串水泡涌出似珍珠,又因在旧城内的珍珠泉之南,故名。

  任 泉 位于南珍珠泉西北侧,护城河北岸下,南与五莲泉相对。以青石砌垒,水从砌石缝隙流入河中。

  胤嗣泉 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有载。在金虎泉三曲小桥南端,碎石砌垒,不规则形式,水流入河中。因泉在张仙庙崖下,故取名“胤嗣”。解放后,庙倾圮,1986年重修泉池。

张郁芊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