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新闻

百余位非遗传承人在博览会上亮“绝活”

2024

/ 10/18
来源:

大众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10月17日,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济南开幕,本届非博会以“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为主题,突出“人民的非遗 文化的瑰宝 ”“融入现代生活 创造美好未来”等理念,1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着“绝活”亮相博览会,让非遗之韵指尖流转生花,给市民带来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让非遗文化赓续传承,薪火相传。

  年产值1000万元的小香包

  穿针引线、合包、上结、缝制……在博览会“美在乡村好光景”的展厅内,来自徐州86岁的王秀英老人娴熟地缝制着手里的香包。

  “这么大年龄了,还能做针线活,真了不起!”市民纷纷为这位非遗传承人竖起大拇指。

  “一个香包要经过取中药、化布片、搭龙骨等8个步骤,才能制作出来。”王秀英说,她从小我就喜欢手工制作,一开始我做香包,里面放点棉花、草药,基本上都是在家里用来驱除蚊虫、预防感冒,长大后学做虎头鞋、虎头帽、衣服等一些大的物件。

  2009年,王秀英香包作品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徐州香包代表作品。2013年,王秀英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7年初,徐州市政府授予她“双创之星”称号;同年,她的工作室被徐州市人社局授予“创业实训基地”,成为市人社局重点扶持的工作室。

  王秀英不仅是村里首位手工香包艺人,她还无私地传授村民缝制香包的技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村里有600多人在做香包,去年年产值1000万元。”王秀英笑着说,今年她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争取能做到2000万元。

  “冷门绝活”木活字

  一张竹纸轻覆谱盘之上,一把沾墨毛刷均匀印刷,一幅样式新颖的福字图跃然纸上……在博览会“美在交流与互鉴”展厅内,福建宁化巫根松用古老的活字印刷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赠予市民,与其拍照留念。

  “别看我刷得很轻松,其实干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巫根松说,活字印刷关键是“打墨”,用力和涂抹都要均匀,“这就是个技术活”。

  据了解,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1298年)创制了木活字。它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至今有714年的历史。

  巫松根是宁化城郊镇九柏嵊村人,2008年,他慕名投奔在木活字技师邱恒勇门下,拜师学艺,开始走上木活字印刷之路。他曾为宁化曹坊修订《童氏谱》《夏氏谱》,为安乐镇牛牙岐村修订《夏氏族谱》,用木活字为安徽客户印刷《黟县百工》等书籍。

  现如今, 巫松根已经在网上开设“宁化木活字作坊”,推出印刷工具销售、木活字成品销售、木活字及印章个性化定制、手工线装书籍销售等业务,积极推介木活字印刷术,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

  “烟熏火烤”的艺术

  “先用剪纸做出图案,再把剪纸贴附到另一张纸上,用水打湿,再用煤油灯熏黑,取下剪纸,一张简单的熏画就制作而成了。”陕西省延安市富县熏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鲁跃芳说,为了改变单调的黑白色,现在用彩色的颜料加以装饰,让熏画更具红火热闹的气氛。

  “熏画最初的运用是碗架云子,从明清时期流传至今。”从事熏画创作25年的鲁跃芳说,“从我记事起,我的外婆和母亲就会制作熏画,到我这儿都传了四代了。”

  随着鲁跃芳的作品受到更多关注,富县熏画的名声也逐渐传开,引起了国内外艺术界的广泛关注。2004年,富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熏画之乡”,2010年,富县熏画被陕西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普通的熏画装裱完后一般卖300左右,总体情况卖的不是特别好。”鲁跃芳说,现在主要是收藏的人多,有不少的作品还出口到了国外。

  “作为熏画的传承人,我们要做好传承创新工作,让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光芒。”鲁跃芳说,现在熏画开始走进校园,他们也会不定期的进行培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熏画。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