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礼·天桥篇】寻迹老济南

来源::发布时间:2019-02-01

济南人爱玩儿,花鸟鱼虫、文房四宝、核桃珠串……都可成济南人把玩的物件儿,而天桥这样的老济南城中,有爱玩儿更会玩儿之人。这些匠人大多身怀绝技,他们掌握着最为令人惊叹的技能,却常不为世人所知。大隐隐于世,古人诚不我欺。

 


和圣文刀 图/朱鼎

文刀,不为世人熟知,却是古时雅士的文房必备。相传柳下惠看到建筑所用边角木料,动手做成刀铲,送予乡人友邻,却因刀类主凶,柳下惠便在刀具上刻下文字以告诫乡人。乡人便将刻有文字的刀具称为“文刀”。自此,文与刀结缘,渐行于世。

和圣文刀图/朱鼎

作为文刀这一稀有文玩传承人的柳先生,一心想将这一工艺发扬光大。出自柳先生之手的文刀,其形刀身流畅,其色温润中和,其质硬而不钢,其锋锐而不历,其感温而不冰。如今的文刀,更结合了微雕、铸造、镶嵌等多种艺术门类,工艺更加复杂,也更为美妙。这一珍品,将刀剑的锐利与文具的高雅融为一体,品位雅然。

文人生活有了见证,世俗的日子更需要记录。毛猴作为一种精巧传神的手工艺,自清朝起就成为感悟生活情趣的一项玩意儿。

杨凤岩就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他的工作室里,毛猴演绎着世间百态。

济南毛猴作品图/陈崇忠

冬日里正是吃火锅的好时机。大大的圆桌正中,传统的木炭火锅仿佛在冒着热气,羊肉、虾滑、白菜、豆腐……火锅配菜一应俱全。围桌而坐的十余只小毛猴,有的举着筷子发呆,有的正将食物送进嘴中,有的欲起身举筷向火锅,还有的正交头接耳、推杯换盏……

转过身来,夏日的傍晚已有清爽凉风,村口的大槐树下,有公益电影的放映。放映员像模像样,引导员正指挥秩序;几十只“小猴”已经在小板凳上坐好,抬头挺胸,翘首以盼;还有迟到的正拖着小凳子赶来。旁边的小黑板上,写着大大的今日放映:大闹天宫。

毛猴虽小,却五脏俱全,蝉蜕的鼻子做脑袋,前腿做上肢,后腿做下肢,外面包裹上辛夷做毛,再辅以道具,一个栩栩如生的“小猴子”便活了起来。小小的毛猴,让我们穿越了时间,跨越了空间,看到人世冷暖,体会世间百态。

若说毛猴是俗世的“隐者”,那么唐锦彩便是风流的雅士。丝绸与铜丝的极致结合,使得柔软的丝绸变得立体起来。

唐锦彩手艺人崔佛罡 图/朱鼎

唐锦彩 图/陈崇忠

唐锦彩的《孔子》像,画面饱满,孔子衣衫整洁,容貌祥和,立体的丝绸更让人感到生动与温暖;而另一幅《花狮滚球》,则色彩亮丽,栩栩如生,更增添了一份活泼的张力。柔软的丝绸在艺术工匠的手中,或嵌或塑,终于“立”了起来,展示出古老丝绸特别的美。

唐锦彩 图/朱鼎

立体的画作鲜艳可人,平面的作品则极显功力。烙画就是这样一种艺术。用火笔在木板上作画,除了要掌握勾、点、染、擦等绘画技巧,还要注意火候、力度等。这样在木板上烙出的画作,酷似棕色素描,却有着更丰富的层次感。

树上的一只小松鼠,正跃跃欲试地想要扑向挂在枝头的一个松果,尾巴已经翘起来,后腿正要发力。烙画鲜明的立体感,使得小松鼠仿佛要“跃然板上”。

郝友友烙画

两只依偎的小兔子,耳朵搭在一起,神情安宁淡定,憨态可掬,在烙画鬼斧神工的刻画下,小兔子的毛发根根可见,让人忍不住想伸手抚摸。

同样精彩的还有竹板烙画,经采伐、晾晒、去皮、打磨、抛光后的5年老玉竹,在高倍放大镜下,用传统的烙画技艺完成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的绘制,使得传统绘画的美与竹子的雅得到完美的结合。古色古香、精美雅致。

竹板烙画 图/栾美华

除了玩,济南人也爱“吃”。鲁菜中或许并不重视甜点,但益康却寻到了鲁菜甜点的创新之路。一口一个的益康少林酥,圆圆的造型,金黄的起酥,大小适宜,一口一个。轻轻咬开,酥松爽口,入口绵软,花生与燕麦的清香瞬间溢满唇齿。香甜不腻,回味悠长。一个接一个,这样的口感与味道总是让人欲罢不能,一小盒少林酥总是不知不觉就见了底,舔舔手指,想要再来一盒。

益康食品厂生产车间 泉城素饼新鲜出炉 图/朱鼎

如果不过瘾,还有更为甜香的绿豆酥饼。与其他绿豆饼不同,益康的绿豆酥饼选用了一种独特的绿豆细沙。薄薄的一层酥皮儿,馅料饱满,只肖一口,就能尝到满满的绿豆沙,细细的,绵绵的,带着绿豆独特的清冽香甜。特别喜欢咬下一大口益康的绿豆酥饼,舌头陷进绿豆沙馅儿中,像是做了一场甜甜的SPA。

在这一方不大的老城,吃,是最正宗的鲁菜味道;玩,是最精巧的济南玩意儿。想看看老济南,还不来这里吗? 


文/吕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邵建彬

版权所有:济南市旅游联合会 鲁ICP备13027616号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胜利大街5号办公楼202室 邮编:250001 电话:0531—68966686 邮箱:jnslylhh@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