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遇上台儿庄 传承文化实现共赢

2019-01-30 17:29:00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作者:韩静静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人是灵魂,她的成功需要非遗人心、手、眼的统一,需要团队熟能生巧的技艺和默契的配合,更需要代代传承的坚守。在市场化大潮中,因难以批量化生产、见效慢、利润低等因素,诸多“非遗”项目面临失传。令人欣喜的是,近几年“旅游+非遗”的路子越走越宽,很多景区更是将“非遗”请进了园区,让原本“曲高和寡”的项目有了更多受众、更广阔的市场,也让沉睡许久的传统文化有了生机,枣庄市台儿庄古城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传统项目“竹马”表演

 “非遗”展演  为台儿庄古城庙会添彩

  早上十点,台儿庄古城门口已经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举着相机、手机,准备记录下精彩的瞬间。十点十分,社火巡游正式开始,这场汇聚舞龙、高跷、竹马、背阁等多种活动为一体的巡游表演带动着众多游客的步伐,也在古城内掀起了狂欢的小高潮。

  古城内社火巡游

  “对我来说,古城吸引力最大的是灯会和演出,像舞龙舞狮这些都是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东西,勾起了很多回忆,而‘火龙钢花’是第一次才见到,自己和孩子都开了眼界。”在火龙钢花的现场,来自河北的张军表示,他特意休年假带着家人来到台儿庄古城度假,3天的时间里,他们看花灯、看演出,相机和微信朋友圈里都是他们在古城的记录。

  古城内“非遗”项目展演

  “古城的演出项目很丰富,既有南方流行的南狮、北方盛行的北狮,也有北京的代表项目京西太平鼓、天桥绝技和古城‘自制剧’乾隆巡游台儿庄,游客不出古城就能欣赏到多个地方的演出,很超值。”摄影爱好者姜云说。

 

  记者发现,从元旦开始,台儿庄古城就进入“大庙会”模式。“狮王争霸”“舞龙大会”“火龙钢花”“老北京天桥绝技”“柳琴戏”等18项全国各地的非遗项目、经典传统文化项目将在庙会期间轮番上演。表演时间上,除去中午12:00——13:00之外,古城几乎每个小时都有演出项目。

台儿庄古城  为“非遗”提供“活化”平台

   翻看河北沧州神韵龙狮艺术团团长刘文祺的微信“朋友圈”,除了在台儿庄古城的表演记录,一条“呼叫”演员的信息格外醒目:“春节期间演出,地点河南、山东、广州……都是景区”。

  北狮表演—狮子踩绣球

  “我们原来是在河北当地表演,主要是商场开业之类的庆典,次数少,看的人也少。三年前到台儿庄古城,在庙会期间进行展演,获得了不错的效应。‘非遗’进景区表演,需求量大,挑战也很大。”刘文祺表示。据介绍,在节目创作上,“非遗”项目进景区表演面对的是广大游客,动作上会更加偏向于动态,偶尔也会添加一些“惊险”动作,“为的是吸引游客、提高观赏度”;而在演员素质上,“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喊叫等一些小毛病慢慢减少了,毕竟他们也代表着景区形象”。

  刘文祺和他的团队

  “下一步,我们准备进行公司制运作,进一步优化节目创作、提升演员素质”。从2019年元旦至元宵节,刘文祺和他的团队将在台儿庄古城进行为期55天的北狮表演,在向游客展示北狮精髓的同时,也寻找着新的发展思路。

  “非遗”表演火龙钢花

  与刘文祺一样,刘开江所带领的“火龙钢花”团队也是景区表演的“常客”,长沙、河南、南京等地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非遗’项目进景区,市场很大,对‘非遗’本身产生的影响也很大。”刘开江说。  “‘火龙钢花’到台儿庄古城后最明显的变化是节目更加有创意、有生命力了”。为了让“火龙钢花”的表演更加有吸引力,演职人员在古城的表演中加入了两个大型立架,中间带有旋转设备,简称“风火轮”。“钢花”在“风火轮”的“加持”下,形成两个旋转的圆形,赢得了游客的阵阵欢呼声。

  “非遗”表演火龙钢花

  “另一个比较大的影响是演员的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长。”据刘开江介绍,参与“火龙钢花”表演的人员多为兼职,闲时打零工,有活动时“争先恐后”的参与,“通过在台儿庄古城的这季表演,每人能多收入五六千元,这在当地也是客观的收入”。

“非遗”混搭台儿庄  传承文化实现共赢

  “‘非遗’进景区的模式非常有利于文旅融合发展,二者相互借力、相得益彰。”山东财经大学教授、全域旅游研究所所长庞晶说。

  古城内“鬼手”表演

  庞晶认为,“非遗”项目进景区表演是在“静”的景区中加入“动”的元素,让景区更有活力,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对于“非遗”项目而言,在景区以演艺的形式向游客展出,本身就是对非遗、传统文化的活化,有利于项目的传承、传播,也引导了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意愿。

  古城内“南狮”表演

  据了解,2018年,古城共接待游客703万余人次,景区常驻传统文化表演广受好评;2019元旦小长假中,古城共接待游客16.7万人次,这也是古城连续举办的第七届大庙会。“今年庙会的主题是‘非遗文化’,主要是聚集、展示大运河文化带来的优秀非遗项目、经典传统文化项目”。

  古城内定时演出的柳琴戏

  业内人士认为,“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的是人的故事和传统生活方式,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的越深,市场差异性越明显,对游客的吸引性也越强。“‘非遗’与景区的混搭,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既要立足当代,也更要保留精髓,这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工作”。(大众网记者 韩静静)

初审编辑:曲磊

责任编辑:靳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