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礼拜孔子庙 石门怀思桃花扇
2004-10-04 00:00:00 作者:10月3日 来源:SRC-72
关键词:
[提要]
今天,本报“老记驾车游”活动选择了一条更长的旅游线路——
济南至曲阜,全天行程170公里。记者主要游览了古城曲阜的石门山
风景区和尼山风景区,这两处景观自然风光秀丽,人文色彩浓郁,游
后感觉耳目为之一新,增长见识不少。
上午8:30,记者驱车由济南沿京福高速直奔曲阜。由曲阜北路
口下高速后,再北行10公里便到了今天的第一站——石门山风景区,
这是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植被丰厚,山清水秀,因两山相对如石门
而得名。同曲阜的所有景点一样,石门山自然也少不了古圣先贤的遗
迹,至今尚存的“孔子系《易》处”、“子路寄宿处”和“李白杜甫
燕集处”便是。更令记者感兴趣的是,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子六十四
代孙孔尚任曾两度隐居石门山,其作品《桃花扇》几经辗转,终于在
此付梓。如今,山上还能看见孔尚任的“孤云草堂”,其8万字的《
桃花扇》则全文制成石刻,蔚为壮观。
在云门山吃过午饭后,记者驱车赶往曲阜东南30公里处的尼山,
这不过是座三四百米的小山头;而在曲阜的圣城游览路线图上,它却
排在“三孔”之前,原因是此处为孔子诞生地,自五代时期,山上便
开始修建孔子庙。如今,山上的孔子庙已形成规模颇大的建筑群,分
为东、中、西三路。记者在现场看到,到此来礼拜孔子的游客络绎不
绝。尼山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还在于它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
和传说,每一个都能让游客听上半天。如“夫子洞”的故事讲的是,
孔母将孔子生于洞中,回家取衣服回来时发现,洞口有两只老虎守门,
一只老鹰则飞进洞中用翅膀为孔子扇风驱热,于是尼山一代流传着孔
子是“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
从尼山下来,已是下午5:00,记者驱车赶回曲阜住宿。由于游
客众多,找了好几家旅馆才安顿下来。
(本活动车辆由隆德舜兴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友情提供)
文/本报记者 雍坚
xiexiwei![](/sdimages/xilan03_22.gif)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