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6-21 00:00:00 作者: 来源:
这些日子,我像是被一种幻觉萦绕着,生发出莫名其妙的情思,这情思,像春天谛听山谷的鸟鸣,像初夏瞭望绿色的麦海,像秋天欣赏雨后的彩虹,像隆冬观看雪原的日出……
这开朗豁亮的情思,把我引向四十六年前太行山麓,滹沱河畔那个小山村明媚的春天。那是我有生以来首次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参观。那儿秀丽的山,清亮的水,翠绿的稻禾,蓊郁的树林,像磁石吸铁一般,把我吸引住了!
这儿的老乡更是谆朴厚道,热情得如同亲人一般。几十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那一张张亲切的面孔,那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使我历历在目,牢记心头!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我同一位姓阎的老汉相识,同他谈及这儿即将动工兴建岗南水库的库区,好端端的村庄,一切的一切,一股脑儿统统搬走,就连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热土,也将被淹没。此时,他沉默不语了,脸色显得灰暗了,甚至眼睛也湿润了……
大概是同情心的驱使吧,我联想到了这一派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山村,这具有光辉历史的革命圣地,不久将要变成水库淹没区,实在不忍心,万万应该把它保留下来……这么想着,我的心里着实很不是滋味。
老汉一脸络腮胡子扎煞着,眼睛凝望着高远的蓝天,久久地沉思着。
过了好一会儿,他转过脸儿,心情依然那么沉重:“同志,你会想到,俺们这儿是啥地方,是党中央、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说实在的,俺们觉着这儿比金豆子还贵重哩!俺打心眼儿里不愿离开一会儿,更别说叫搬走,叫这儿变成水库淹没区,这可是淹俺们的心窝子哩……” 我凝神静听着老汉这落地有声的话语,心里像塞上铅块一般!
又过了一会儿,他像是自言自语地开导着自己:“可修水库这是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的,是为子孙后代万民造福的大事儿,俺西柏坡人咋能挡道儿呢?”
只见他浓浓的眉毛向上一挑,粗糙的大手高高一扬,像是下了最大的决心似地说:“不,不能讲二话,不能有半点含糊!咱党员就是要带头做出样子,走在大伙儿前头!”
我插了一句:“你们搬家,迁建,困难一定不少吧?”
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宽宽的眉头皱紧了,好半晌,才喃喃地说:“是哩,房子要盖,梯田需要垒,地需要种,渠道需要修,道需要开,树需要栽……最难办的,是一些人的思想……”
“那怎么办呀?”我焦急地问。
他习惯地拍着袒露的古铜色的胸脯,两眼炯炯放光,语调那么高昂果断:“嘿,啥事难住过咱西柏坡人哩!你到村里转转就明白了。”
我信步来到西柏坡的街里,只见墙上,块块黑板上,学校宣传队的歌声里,甚至连成群打伙的一簇簇人群里,都在传播着修建岗南水库造福子孙万代的重要意义,传播着靠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的办法……不消几天工夫,毛主席通宵达旦指挥三大战役、帮助老乡栽稻子、朱总司令教育儿子吃野菜、周副主席拿凉馒头当夜餐、董老带头纺线,育树秧……革命领袖们在西柏坡艰苦奋斗的一个个故事,再次轰动了西柏坡的街头巷尾;一支支《艰苦奋斗是传家宝》、《西柏坡精神放光彩》、《南泥湾》的歌声,再次飞到了西柏坡人们的心窝……很快,西柏坡人脸上浮现出从未有过的豪情和信心,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党中央、毛主席来俺们这儿,给了俺们艰苦奋斗的传家宝,使俺们翻身得解放,过上了甜光景。今天叫俺们搬家迁建,一时要吃些苦,遭些难,可俺们靠这个传家宝,能够挺得过去,而且还要把新家园建设得更美好!”他们说到做到,雷厉风行,很快同其它搬迁的四十七个村庄一起,搬出了库区,去重建新的家园……而最令人感动的,闫连章、闫志清等18户人家,下定决心不到外地白要人家的现成地,执意留在被水库淹没的西柏坡的就近的光秃秃的山头,踩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脚印,用艰苦奋斗精神,在山上开荒修地重建家园。在那些苦苦劳作的日日夜夜里,有谁知道他们付出了怎样的血汗和辛劳啊!开出一亩山坡荒地,磨烂上百把锄头;培育成一棵果树,要挑上百担水,而每担水,常常要走几里山路;修盖一间土坯小屋,要花上千个工时;买一包火柴,竟要走出60里山路……
这些年来,我曾多次到西柏坡参观访问。我亲临其境耳闻目睹,西柏坡人在艰苦奋斗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创造着奇迹般的巨大变化,令人无比惊喜和振奋!四十六年过去了,西柏坡人正是依靠党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渡过一道道难关,迈向一步步胜利,一扫过去那种贫困的面貌,改换了一幅巍巍壮观的容颜!如今,这儿变得山更青,水更秀,人更美,好一派迷人的风光,好一个火红的山村!放眼望去,一层层梯田是一层层绿油油的麦田,一个个山坡是一簇簇翠青繁茂的柏树,还有一个个硕果累累的果园,一池池碧波荡漾的鲤鱼,再看村民房舍,更是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有的蓝砖到顶,有的一色红砖,有的漂亮的理石贴面,而且座座砖房都用质地优良的大块基石水泥砌成,壮观而坚固;自来水已涌到家家户户;柏油路贯通村里村外;新建的希望小学的教室宽敞明亮;纪念馆一面扩建装修,更加耀人眼目,光彩四射,各地前来参观的人群潮水一般,总是络绎不绝……尤其令西柏坡人欣喜若狂的是,91年秋天江泽民、2003年春天胡锦涛等中央领导,相继来到西柏坡,那样细致地参观纪念馆,亲自聆听讲解人员的解讲,那样亲切地、深入到他们中间问寒问暖,赞扬他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摆脱穷困,走向富裕的作为……同时,中央领导相继在这儿,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号召……作为西柏坡人,他们感到无尚的光荣和自豪!也更增添了他们继续奋发图强、再创辉煌的信心和力量。
最近在西柏坡小住的时日里,我深深感到,这儿蕴藏着一种内在的美--一种内在的迷人的美,一种独具魅力的美,一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美,使众多的来者同我一样,禁不住在这儿驻足停留,依恋忘返。那么,这种美究竟来自哪里、妙在何处呢?是这儿秀美的山水,是这儿独具特色的纪念馆……几日的思索,我突发神思妙想,豁然顿悟到:是这儿山水养育的人民那种勤劳朴实的气质,同党的艰苦奋斗精神默契的结合,是这儿人民那种宽广的胸怀、宏伟的抱负,同当代开拓创新、求真求实精神的结合,所产生的美丽迷人的魅力。
于是,我想到一位将军称赞西柏坡的一句名言:共和国从这里走来。我想,称西柏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是当之无愧的,这不仅是因为党中央、毛主席在这里为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周密、完善的准备,而且给全党和全国人民指出了“两个务必”的方向,成为我们党精神财富的瑰宝,成为我们祖国继往开来、奋勇前进的巨大精神能源。正是这种精神的发扬光大,使祖国的人民变得更豪迈、更奋发,使祖国的山河变得更绚烂、更壮丽……无论是在神圣典雅的延河桥头,还是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之滨,无论是在长城脚下的塞外山乡,还是在繁华喧闹的上海南京路,无论是在松花江畔的太阳岛,还是在柴达木盆地新崛起的石油城,我都亲自领略到这种精神所产生的那种迷人的魅力,所显现的那种巨大的能量,所展示的那种灿烂的成果……
今日西柏坡,已经变得相当美丽,那么在今后将会如何呢?我想,不容置疑,这颗全国人民的掌上明珠,一定会更加璀璨绚艳,更加光华四射,而我们伟大的祖国,也必将以更加昂扬的步伐飞跃前进,以更加光辉的成就,瞩目于世界,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啊,我爱西柏坡,我更爱西柏坡独具的魅力……
作者:曹继铎 石家庄市文联副主席
来源:西柏坡圣地网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