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遍山东>国内旅游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美景

  避暑山庄的历史:

   
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距离北京230公里。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

    康熙皇帝在北巡途中,发现承德这片地方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满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选定在这里建行宫。康熙42年开始在此大兴土木,疏浚湖泊,修路造宫,至康熙52年(1713年)建成36景,并建好山庄的围墙。雍正朝代暂停修建。乾隆6年(1741年)到乾隆57年(1792年)又继续修建直至完工,建成的避暑山庄新增加乾隆36景和山庄外的外八庙,形成界墙内约占地564公顷,其规模壮观,是别具一格的皇家园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古代园林建筑杰作。
    如今,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早已对外开放,每年盛夏季节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去观光。1994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独特的风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避暑山庄的特色

   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4/5。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等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色壑纵横的景,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解放前多遭破坏,但现在山区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承德市区,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

  避暑山庄的分布:

    山庄根据地形划分为四大景区:宫殿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建有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洲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富有一派江南景色;平原区,在湖区北面的山脚下,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岳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五分之四,这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营造,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
    山庄融南北建筑艺术之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计策,简朴适度,与京城的故宫,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呈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宫殿区的主要建筑

    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烟波致爽”殿是一座五开间平房。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卖国条约。   

    避暑山庄之外,半环于山庄的是雄伟的寺庙群,它象征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为此在营建避暑山庄的同时,在其周围依照西藏、新疆喇嘛教寺庙的形式修建喇嘛教寺庙群,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及贵族朝觐皇帝时礼佛之用。这些庙宇多利用向阳山坡层层修建,主要殿堂耸立突出、雄伟壮观。普宁寺是仿新疆伊犁固尔扎庙修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拉萨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寺修建。这些建筑艺术形象既反映了民族团结,又起到民族间建筑文化交流的作用。山庄周围寺庙,环山庄半圆建成,呈众星捧月之势,政治寓义十分明确。从收效看也确实是“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

  “天然风景胜西湖”的湖区

    苑景区的精华基本上在湖区,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

    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月色江声”是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蛟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直径达7丈2尺,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召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完)来源:综合

hhh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