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遍山东 > 论坛精华

浸润着山水灵性,折射出做人智慧

2009-11-30 09:30:00    作者:   来源:  

关键词:
[提要]

       ----------评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山水平仄》
廉恩勇
(泰山学院   山东,泰安   )
    与丁再献会长相识,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那是在2008年,本来我想组织一个体育旅游方面的活动,写了一个策划案,就发到山东省旅游局去了。没有想到,却引起了省旅游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行业协会秘书处来帮助我去办理这件事。后来种种原因,活动没有办成,但是,丁再献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礼貌热情,认真负责,甚至连同他的言谈、举止、着装、坐姿都颇为讲究,这些都使我产生了想进一步再认识他和了解他的欲望。于是我于2009年9月,给丁会长写了一封信。没有想到,丁会长收到信之后,立即给我发来了一条评价很高的短信,让我那颗在事业的迷茫中饱经挫折的心,看到了一丝希望和光明。没过几天后,我就到了位于济南千佛山北面省旅游局办公楼丁再献的办公室,会长热情的接待了我,虽然是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的领导,但他平易近人、极为谦虚,询问我的教学动向、工作状况、家庭生活……,颇像一位长辈,此时我脱口而出,喊了声丁叔叔。他对我说: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也不要客气,人总是需要互帮互助的,这就是和谐。所以,那一次到济南,丁会长送了我两本他的著作,一本是《旅游礼仪》,另一本就是让我手不释卷的《山水平仄》。
    初次翻开这本装潢精美的书,立即就能感觉到,这是一本很不平凡的书。翻开它那厚重的书扉,一股沉甸甸的文化气息,伴随着墨香扑面而来。这本书中,收集浓缩了山东旅游的精华,并把山东旅游的大美,全部都整合在这一小小的书本中。随手翻开,就能了解山东旅游的大部分景点,那旖旎的风光,连同书法的瑰宝,还有那全景的相片写真,都能捕捉在心。每读完一首诗,都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那些诗中浸润着山水的灵性,折射出做人的智慧。丁会长那博大的胸怀,以及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跃然在纸,一览无余。今天读一首,有点收获,明天再读一首,又有另外一种感觉。通过这本书,我深刻地了解了山东旅游的特点,了解了山东旅游的文化底蕴,了解了山东旅游的精深之处。“一本好书,可以胜过一个导师,可以引领人超出一种境界。”这就是此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书中诗词、书法、摄影三种艺术表达形式相互衬托,着力表现了美丽的山东旅游景色,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构思巧妙,真乃天地之绝配。
这本书的吸引力集中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不仅与丁会长的经历有关,更是源自于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三十年旅游工作的经历,以及他对山东旅游的了解和把握,全部都反映在此书之中。
    一、追求自由  讴景颂物
    丁再献先生的诗词中,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古韵格律为形式,充满并展现了他追求自由,酷爱自然的精神向往。他的诗,初读来感觉就是很新的形式。因为古韵律诗很多现代人都已经不熟悉了,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种诗体确实是很少见的。但是,丁再献却能把古韵律诗的要求,运用自如,灵活如同挥斧击剑,自然传神。他表面上是写景写诗,但是,在他的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爱,对人的关心,对事业的追求。
    《七律•游趵突泉四首》第一首中,他写道:“一池碧水三泉漫,泉涌雪涛花浪翻。趵突若非通大海,江河何处足为源?”一池碧水,三个泉眼,起波涌浪,如雪似花。这只是景色,只是我们平常人所观看到的,但是,作者的思路却全然没有停留在这美景上,而是笔锋一转,把眼界放到遥远的大海上,从而引发出诗人的最大感慨:趵突若非通大海,江河何处足为源?如果这趵突泉中的水不是和大海相通,那么大江大河的水又有什么地方可以作为它们的源头呢?此句诗,有力度,堪与“问泉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比美。这是点睛之笔,充分的展现了诗人宽广博大的胸怀,纯洁清澈的精神世界。诗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这四句诗,把个趵突泉的全景,还有诗人的博大胸怀,全然的展示了出来。这是一首写得很好的诗作,格律严谨,平仄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可作典范。
    说丁先生追求自由,想象丰富,是因为很多诗作中,都展现了他那种不拘无束的思想境界。他在《曲艺浓》中这样写道:“东篱把酒西亭醉,洗耳静听笙笛吹。人去方知涛未歇,月宫冷艳映清辉。”有酒有歌,直到深夜,这种生活何尝不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呢?诗人用一种静与动,冷与热的反差,来说明了趵突泉边那歌舞平升,热闹平常的景象。无拘无束中,信手拈来,用字排句,出神入化,美不胜收。在他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值得赞美的。他经常把自己的思想,信马由缰,用古韵律诗的形式去表达。在济南李清照纪念堂前,他也别有一番感慨:“清波脉脉照长廊,才女魂归纪念堂。国恨家愁集一处,浓云薄雾挂诗墙。”李清照如果有生再世,她肯定对丁先生的诗有同感。因为诗人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不善辩,多凝思,求知音,觅情物。
    先生的诗意脱俗,用字极其精练。诗本来就是一种“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深的感情”的艺术形式。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诗的意境,对诗中文字的运用,留下了很多的佳话。《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写诗要甘于吃苦,乐于吃苦,当作品如同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全新呈现时,那种“苦尽甘来”之感是他人所不能体会到的。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丁先生的诗,读来简单,但字句凝练,细斟再酌,多次推敲,意境深远,远非一日之功。写诗,给先生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他就把诗当作自己工作的寄托,以诗的形式,展现了山东旅游的大美。他的诗作,题材众多,紧紧围绕旅游这个中心,以旅游文化作为对象,尽情讴歌。足迹所到之处,都留名赋诗,为旅游景点赋神采,留黛颜,让青山不老,绿水常青。
    二、以诚待客  满心关爱
    丁再献先生最初给山东省旅游局主要领导当秘书,他勤恳工作,任劳任怨,以诚待人。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尽心尽力,为领导服好务,做好后勤工作。所以,他的诗作,一般给人的印象是诚实,把景物如实的描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后人小辈的关爱。这种思想,在很多诗中,也有流露。他接待的名人墨客众多,每次都有自己的心情记载。1989年10月,他陪同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刘导生同志考察灵岩寺景区时,写了七律一首:“方山何以命灵岩?峰上松间细考研。热浪难吹凉世界,冷风易略冽甘泉。蹲狮峰下多奇木,积翠岩旁有洞天。更叹石胎投古树,引来弘历赋名山。”通过这首诗,诗人以一种真切的情调探研了灵岩寺的名字来历,相比也引起了清朝皇帝的注意,不然怎能引得乾隆来游灵岩、考灵岩、写灵岩?诗作对景观作了一定的描述之后,最后才在讲神话故事的调侃语调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座历史名山,写得轻松自然,给人以一种清新的感觉。
    1989年9月25日,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谷牧同志应邀来到曲阜出席国际孔子文化节。先生正好参加接待,他用诗对当时的盛事作了很清晰的记录。当时的天气不好,来兖州正值降雨,先生在诗中这样写道:“记得当天小雨纷,兖州车站客临门。谷翁远道飘然至,告别月台相送人。”当时谷牧同志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而先生在诗里,一个飘字,把老人的形象,立刻由一老者变成了一位步履轻轻、浑身是力的青年,让人感觉到,他的来临是那么突然,又是那么坦然,仿佛让人们看到了谷老当年那谈笑风生、神态若定的样子。雨虽然在下,但是,每个人的心情都洋溢在幸福之中。在离开兖州的过程中,他们经过了杜甫的少陵台,在那里,先生也留下了诗一首:“少陵野老人传诵,工部诗碑落古城。谈到茅庐广厦事,菊花香里赞秋风。”这首诗,以记叙的手法,把兖州和杜甫的联系,说明得清晰利落。还有,谷牧在曲阜的游历过程中,诗人肯定少不了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他又写道:“西辞兖市东曲阜,家酒杏旗满圣都。阙舍未临传古乐,金风故里醉屠苏。”诗人把孔府家酒,紧紧地和曲阜的旅游联系在一起。在曲阜,也许他们看到的是曲阜城中遍插杏黄酒旗,酒旗临风招展,一派喜人景象。屠苏酒,在当时当地,应该指的是孔府家酒吧。在诗中,诗人以一种平叙的语调,通过一个侧面的细节,描写了孔子文化节的盛景。在他的诗中,充满了对旅游事业的关爱,以及对朋友的殷切之情。
    丁再献用诗的形式,记叙了陪同很多领导共同游乐的诗句。在他的诗句中,一般都是针对旅游景点进行描写,那游人如织、来往不断的画面,让人时时都能感觉到旅游事业的蓬勃景象。还有加上自己的一点感情,让诗的意境更深远一些。先生那亲切自然的情感,通过这首首诗词,表达了自己作为主人,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充满敬意,以及最后离别时心里是一种恋恋不舍的感情,展现了一个山东人朴质的热情好客、待人真诚的情怀。写诗须待灵感在,字经推敲才传神。他对诗的语言,以及对诗体的把握,都达到相当高深的功夫。难怪受到了不少专家、家者的高度赞扬,并评价为这是中国第一部格律诗词书法摄影专著,不愧是一部旅游方面的好书。
    三、奉献事业  诗书赋情
    先生的诗,给人的感觉,总体就是一种赞美旅游事业的伟大,通过古韵律诗这一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旅游事业是他奉献了三十余年的大事业,所以,他对山东旅游事业的今与昔,非常的了解,如数家珍一样,写来相当自然而又轻松。他选择了古韵律诗,这种简短有力的表达形式,去表露自己的心声,去抒发自己的情怀。他为今天我们山东旅游的大发展而高歌,而赋诗。
    丁再献写诗,一是工作,二是休闲。他的诗中,把旅游当作主题,以旅游为题,颂之又颂,歌之又歌,展现了他对旅游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山东旅游的殷切希望。他对山东旅游一咏两吟,情感释放,山水之中,有做人的感知,也有自己对事业的高远见识。他超然俗外,在诗歌的天地中,品诗论景,感叹万千。他不仅写景,也做人,更在写自己的事业。
    先生的书法功底,也可以从中窥豹一斑。书法中,以行书为最难掌握,但先生的行书书法,字体优美,不落熟臼,博采众长,独成一家。他的书法,让人看去感觉轻盈神韵,笔走飘逸,一气呵成,如同善舞的长袖美女,如同持拂尘而静立的仙家,看过先生的书法,柳骨颜肉,也不过如此。先生的书法作品,在此书中一共有60幅,每一幅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诗相配,珠联璧合。书法家古今所极力推崇的,那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但是,先生的作品中,留二王遗风,同时兼具柳颜二家的风格。他的书法,以自己的诗为内容,以自己的情为主轴,腾挪迭荡,伸缩自如,字里行间,烘云成雾,美不胜收。
    丁再献先生本身还喜爱摄影,他利用相机,拍下了一幅幅精美的相片,讲叙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记录了一段段美好的往事。这些摄影作品,主题突出,立意鲜明,让人观后,无不顿生游意。虽然是黑白相片,但是,却总能把握住风景的神往之处,角度选择得当,位置恰到好处。在欣赏这些摄影作品时,会使你引人入胜,浮想联翩。最难得的是,本来没有去旅游过的人,看到之后,真想到那里去旅游一下,引起人们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先生的摄影作品中,一山一水,一树一草,一门一庙,一碑一石,一亭一泉,都显得那么有生气,让人看了,如同亲临其景,置身画中。怪石嶙峋的五莲山天柱峰,诗人这样赞美它:“峰外群峰花瓣连,层层迭迭五莲山。移来雁荡东坡叹,天柱峰高揽九天。”这山叠峰拥的崇山峻岭,引得苏东坡到此,也不得不发出连声不绝的赞叹声,看了此景苏轼竟然与远在福建的雁荡山相比,又差到哪里去了呢?这句诗一下子把意境提高了很多。再加上那张天柱峰的照片,画面里天柱峰高高耸立,那顶天立地的气势,更是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在游日照竹洞天景区时,诗人赋诗二首,《其一》:“五月山村日渐炎,幽篁对饮话休闲。窗前嫩笋未生叶,尖鞘无声上草檐。”对于竹子这种生长迅速的植物,他的描述真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五月的山村天气渐渐热起来了,坐在竹林里对饮休闲的时候,窗前那尖尖的笋还没有长出叶子来,但是,在不知不觉中竟然长得比茅屋之檐高出了一大截,读罢让人顿觉情趣盎然。再配上那张相片,一竿竿秀竹,挺拔秀颀,在竹林中,有一石碑,上刻“萧湘竹韵”,看到这幅图,再联系一下诗,那种美感真的难以形容。诗人用他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把竹的生机,以及竹的特点,都描述了出来。“湘妃喜泪顺枝流”,这是说湘竹的特点,因为在湘竹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上面留着斑斑的痕迹,象是泪流过一样,这样,湘竹才得其美名。
    四、健康文明  格调清新
    丁再献先生的诗作,表现的是一种健康文明的精神追求,表达的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精神状态。他的诗作,言之有物,格调清新。他为今天我们山东旅游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满怀激情,大声讴歌。读他的诗,能领略到他对旅游事业的热情,以及他为人处世的豪爽。他的诗,不拘泥于旧体,却蕴有很多新意。在他的诗中,有古诗的踪迹,但是,他却能把古代的典故,以及历史文化人物,完美的镶嵌在自己的诗作中。比如,他在《李清照纪念堂》其二中这样写道:“当年曾住溪亭旁,漱玉池边记戚凉。休道女流无壮志,常思铁马过长江。”这一句中的铁马,暗引陆游的那首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晚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本来就是陆游雄志难酬的壮士呐喊,在此处引用,为的是引出李清照那忧国愁民的情结。过长江,更让人想到了李清照的《思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丁先生把这两首诗中的精彩之处连在一起,立刻就凸现了李清照那思乡爱国、追求理想的形象。友情与爱国,是诗人常写的两个主题。丁再献先生在旅游界工作三十多年,故友旧交甚多。他们在共同的追求中,为旅游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共谋大计,从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认识的名人墨客甚多,如在接待艺术大师刘海粟轶事六首中这样写道:“久闻沧海大师名,今日飘然怡院中。鹤发童颜簇拥至,始听巨匠辟鸿蒙。”他对大师的崇拜敬仰之情,跃然现于纸上字间,并辅以照片为证。
    旅游能促进经济发展的独特作用,诗人在他的诗中多次提及。在《忆韩克华青岛寄语》中,他写道:“三面波涛一面山,旅游正好写新篇。天生青岛乾坤大,大海开源赚大钱。”他的意思很明白,青岛旅游的发展,一定要开发大海这一蕴藏极深的旅游资源。还有,他在《其三》中这样写的:“海岸崂山半岛魂,依山傍水更精神。绸缪来日倍增客,奥运时光更醉人。”说明诗人很注意奥运会这一体育旅游的机会。青岛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舨船比赛,对青岛市旅游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希望青岛市能抓住这个黄金时机,顺势而为,推动体育旅游的发展。对于淄博原山的孙建博同志身残志坚,大胆改革,大力开发旅游,开展多种经营的事迹,他更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在《雨中游原山三首》中《其二》赞颂说:“绿海波涛千丈涌,霎时凝做翠薇峰。风吹渐露林工迹,雨洒更知建博情。”在风雨波涛中,孙建博同志取得的成绩是了不起的,他对孙建博同志坚持艰苦创业的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其三》这样写道:“水不在深龙则灵,原山得道赖君功。林涛涌过云开处,一人筚路万人行。”一人创业,造福一方,这就是孙建博同志精神的伟大之处,也是诗人对孙建博同志事迹的高度概括。
    丁再献会长为人朴实,待人诚恳,他的诗词中,没有多少豪言壮语,但是,在这些朴实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做人的准则。做一个成功的人,总是要和一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的。旅游是他的事业,是他的生命。他把旅游看得比什么都重,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全部都奉献在了旅游事业中。先生的妙诗华章,闪烁着他为人处世的光彩,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人佩服。他寓情于景,寓人于景,寓乐于景;他写景怀古,写景抒情,写景励志;他的诗句,清新亮丽,寓意深长,读来别有一番滋味。我喜欢他的诗句,每读一句,都有一种别样的收获。山水灵性,人品高尚,都可以通过这些诗作反映出来。
    格律诗词,平仄押韵严格,很难以精通。但是先生却把这一表达形式,运用纯熟,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出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真是了不起的尝试。丁再献先生平时工作要求严格,而对于下属、小辈关心有加,热心于旅游事业发展,此心此情,更是由此书而得以彰显。
    丁再献现任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还是山东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外事翻译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顾问,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直机关书画家协会理事,山东诗词学会理事,山东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服务标准化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等许多社会职务,工作十分繁忙。听说丁先生又有社会科学普及读物《旅游百科》和齐鲁文化论述《东夷文化与山东》两部长篇专著最近还要出版,这种忘我精神令我这个晚辈深感敬佩!我们应当向这位在旅游战线上勤奋工作,而又笔耕不辍的老前辈致敬!因此我每当想起您,总有一种崇敬感和亲切感,请允许我称您为叔叔,同时愿叔叔用你那生花的妙笔,写出更多的旅游佳作,为山东旅游事业再次做出贡献!

韩学会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