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旅游专题 >“启航新征程 文旅话开局”主题融媒体访谈节目 >专访: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王传昌 >问答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

大众网:在“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都有哪些成绩呢?

2021

/ 04/13
来源:

作者:

手机查看

  王传昌:“十三五”期间,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固本强基是基础、传承发展是核心、改革创新是突破”的工作思路,创建了“两大体系”,做到了“三个提升”,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培养锻炼了一批文物保护工作者,为我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大体系”是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管理体系和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
  首先是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管理体系。在省文旅厅的领导下,由中心统一规划、监督、实施全省的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主要包括方案编制,项目评审、资金申报、管理及监督验收,陆续出台《项目技术规范》《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科学有效地把控项目全过程。同时对我省具有修复资质的七家企业进行统一监管,有序有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当中。
  其次是创建了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网络体系。为合理调配全省保护修复力量,协调区域发展,建成了以省修复中心为核心,地方重点博物馆为骨干,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可移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
  建设文物保护修复综合技术中心,涵盖文物保护实验室、修复室和全省可移动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成立分析检测实验室,采购2000余万元科研设备,开展文物材质与工艺的分析研究,在文物制造工艺、腐蚀机理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同时与全省多地文博单位合作,建成了4个地市级区域中心和7个区县级工作站,使得地方文博单位的项目实施能力显著提升,场地设备大幅改善,人才培养成效显著,保护修复水平日益增进。
  “三个提升”是指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数量、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和交流合作与科研能力提升。
  一是文物保护修复项目数量资金提升。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便开展了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现状专题调研工作,编制了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十三五规划,建立了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库,为山东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找准了方向。
  十三五期间,组织全省文博单位编制可移动文物本体保护、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方案300余项。通过独立执行、与国内文博单位合作、社会力量招标等方式,组织管理实施重点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168个,其中本体保护94个,预防性保护56个,数字化保护18个,获批补助资金3.26亿元,涉及文物20000件/套。使得珍贵文物的保存环境基本达标,数字化展示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基本实现了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和数字化保护的转变。2020-2021年我省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资金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二是文物保护修复人才提升。聘请李化元先生等10位全国文物科技保护权威专家为“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咨询专家”,分两批聘任全省173位修复人员为“山东省文物修复师”,这在山东和全国都是首次。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推出“山东文物保护技术讲堂”,通过业务培训、高校深造、师带徒、项目实习、交流合作等形式,培养锻炼了一支涵盖文物保护技术、文物修复、考古、物理、美术、材料学等多学科宽领域的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
  三是交流合作与科研能力提升。成立山东省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为全省文物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与山东大学合作成立“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与山东工艺美院合作成立“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教育科研基地”;与莱芜职业学院合作,建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学资源库;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莱芜职业学院、南京非物质遗产学院达成战略合作成立“教学实习基地”,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人才培养、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陶婷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