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临清非遗——焕发新时代魅力,非遗工作新亮点

2021-08-05 16:19:31 来源: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作者:

  7月23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大运河沿线非遗寻访调研组”走进临清市,先后考察临清市非遗展馆、临清市曲艺展馆、临清市文化馆非遗培训基地、临清龙灯、金氏古筝、山东快书、临清贡砖博物馆等等非遗项目或传习场所、保护单位等,对我市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群情况进行实地探访,深入了解我市非遗保护状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等。

  “大运河沿线非遗寻访调研组”走进临清非遗

  参观临清非遗展馆

  参观临清曲艺展馆

  参观临清龙灯培训

  参观山东快书培训

  参观金氏古筝培训

  参观临清贡砖博物馆

  参观临清贡砖博物馆

  2021年临清市非遗工作硕果累累

  临清市是运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随着运河航运的兴盛多地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孕育出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临清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临清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8项,临清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8项,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个门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名,临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0人。

  0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历史、传承着文化、表达着情感,是一种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资源。对非遗进行保护,不光是社会组织或者非遗传承人个人的力量可以实现的,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于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临清市文化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对这一工作进行全面把握,避免在保护过程中出现纰漏与偏差。以临清贡砖为例,为加强临清贡砖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临清市文化主管部门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保护计划和措施,建成了临清贡砖文化传播展示基地,自2019年临清贡砖年产量达1000万块,贡砖企业招收附近100多名贫困户,增加了就业机会。除贡砖外,临清省级非遗项目健脑补肾丸制作技艺,市级项目进京腐乳制作技艺保护单位济美酱园也均实现了增产增收。

  02以保护为主、合理开发利用为辅,协调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生产”是手段,“保护”才是重点。对非遗生产性保护,必须坚持以保护为主,以文化价值、社会效益的实现为基础,以生产、利用为途径,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补充,让生产过程成为保护的方式,和得以实现的途径。对非遗的传承保护来说,很多因失去了生产生活的使用环境面临挑战,因人们的生产方式为现代化取代而对非遗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与破坏。每年文化主管部门都会依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为传承人提供更多展销的平台、扩大非遗产品市场,为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寻求新的空间。以2019年临清非遗嘉年华活动为例,在现场设置了14个展示摊位,非遗项目在现场可以实现制作、加工等全方位的展示,并现场售卖。临清竹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仁义表示,一上午的活动时间内,他的竹器制品销售额在1000-2000元,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销售量。除此之外,文化和主管部门还多次组织非遗项目参加非遗博览会、非遗精品展等大型展示活动,为传承人提供更多的交流推介机会。

  03以人为本、实现非遗生产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背后可能承载着无数个传承人的期待。因此,在推进非遗的生产性保护时,应该以人为本,体现对非遗传承人的尊重与重视,满足其对相关非遗文化知识的需求。近年来临清市文化馆多次举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群培训班,邀请省市各级专家教授从非遗项目的品牌化管理等方面入手,详细讲解非遗相关法律与保护政策,扩宽了非遗文化创意思路。受训传承人纷纷表示通过学习,了解到了项目发展方向,更有动力把自己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得更好。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