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新闻

精品鲁版图书让世界读懂山东

2024

/ 06/24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手机查看

  生民未有,斯文在兹。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文脉绵延的山东,拥有着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亦是书香流溢之地。“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不容易,编书亦然。圣人孔子为了注解《易》下足了功夫,直到“韦编三绝”。而要创作出跟得上时代的作品,山东出版界也一直在努力。6月19日,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京开幕,上万册精品鲁版图书亮相,让世界“读懂”山东。

  记者 李康宁 北京报道

  经典+绘本

  让“大学问”薪火相继

  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山东展区,有两部关于“儒典”的书。一部是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儒典》,体系庞大、卷帙浩繁。煌煌四千多册,收录了215种儒学元典。《儒典》是山东积极打造的国家级文化工程,还是“山东文脉”工程——《齐鲁文库》的首部系统文献。2022年9月,该书在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亮相以后,得到学界高度关注,后被多家图书馆收藏。

  而在明天出版社的展架上,又有一套不同风格的图画书——《小博士学儒典》。全书以漫画的形式展现了儒家经典中的名章金句,活灵活现地呈现了很多展现古人道德操守的故事。活泼有趣的漫画视角,让宏大精深的“大学问”变得平易近人,颇具可看性。

  说起来,《小博士学儒典》虽然面对的群体是儿童,却是货真价实的“大家之作”。该书主编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主任兼主编、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杜泽逊先生。他同时也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儒典》的主编。两部“儒典”的定位、风格均有区别,但编著者弘扬儒学文化的拳拳之心并无二致。

  实际上,“名家大家写小书”已经成为鲁版图书近年来的一种现象。很多著名作家投身儿童文学或者绘本领域,为孩子们奉献一份独特的礼物。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亮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再度出现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多达100本的体量、精美多变的画风受到了不少来访者的好评。本书的创作班底堪称豪华,由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刘海栖和儿童文学评论家朱自强组建主编团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杜大恺担任艺术顾问,邀请徐鲁、萧袤、王立春、张嘉骅等著名作家为文字作者,会集全国知名的少儿教育心理专家、儿童文学作家、图画书专业作者、文化学者、少儿图书资深编辑等,形成了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又有严谨的治学精神的主创团队。经过两年时间的反复打磨,精雕细刻,为孩子们奉献了一套匠心之作。

  文明的薪火,就是在这样的传递下,生生不息。

  以书为媒

  推动山东文化“走出去”

  《一千零一夜》是流传在阿拉伯地区的童话经典,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而在本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来自山东的书籍,也步入了阿拉伯世界。

  来自数字未来公司的阿拉伯出版商穆罕默德·哈比卜这次收获颇丰。北京书博会首日,他就敲定了多项合作,一是《揭秘翻翻书》阿拉伯文版本的翻译授权合同。“揭秘翻翻书”是一套适合儿童阅读的科普读物,借助翻翻书的有趣形式,将科普知识融入孩子主动翻页探究的阅读过程。该书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喜爱,累计销量达到120万册。穆罕默德·哈比卜认为,获得授权标志着这部高质量作品将更广泛地为人所知。数字未来公司将保留这套书的魅力和教育价值,确保其能让阿拉伯世界的小读者感到愉悦。

  哈比卜的另一单生意,是《极致与从容:王蒙经典散文》阿拉伯文版。他表示,作为当代文学大家,王蒙先生的作品有助于让阿拉伯世界的读者更好地了解现在的中国。

  了解中国,了解山东,书是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由山东友谊出版社联合尼泊尔当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刻瓷艺术》尼泊尔语版,也在本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亮相。尼泊尔当代出版社社长凯兰·高塔姆表示,《中国刻瓷艺术》尼泊尔语版的出版,能让尼泊尔的读者用他们自己的母语更好地知晓中国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他认为,这本书对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合作,通过书籍推广中国文化,成为南亚和中国之间的桥梁。

  在山东展区的精品展台上,可以看到很多鲁版图书“走出去”的优质作品。如《寻找鱼王》的越南语、泰语、尼泊尔语版本,《笑猫日记》的蒙古语、韩语版本,《雪山上的达娃》俄语版本等。这些书也向外界筑起了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友谊之桥。

  创作者说

  立起新时代“文化泰山”

  1934年11月,三名女红军在长征途中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徐解秀家。临别时,她们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徐解秀留下,并许诺革命胜利后,再送一床新的被子过来。

  这就是有名的“半床被子”的故事。本次书博会,山东人民出版社的红色经典绘本中,就有这样一本《半床被子》。

  本书作者张鹰表示,最初她把故事讲给小读者听,很多孩子完全无法理解故事的内涵。他们问:“为什么不买新的呢?”这让张鹰很受触动。不同的时代语境,造就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她认为如果不把这些红色经典故事呈现出来,我们的光荣传统将被时间逐渐冲淡。于是她很郑重地开启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写作,希望以此作品触动新一代的人。

  弘扬主旋律、正能量,是鲁版图书一大特色。本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山东作家李恒昌新作《大河赤子》正式亮相。这部33万字的长篇小说,是作家李恒昌“大河四部曲”之一,入选中宣部2023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该书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突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深情抒写黄河之子张五魁,带领一班人巧用海动力输沙入海,成功“锁定”黄河入海口,创造大河治理的中国经验的故事,生动塑造了市长张五魁、黄河口河务局局长王长河、油田副局长尚铁流等黄河儿女形象,艺术再现了党和国家黄河治理的成就、新时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带来的“山乡巨变”,展现大河儿女一往无前、自强不息、踔厉奋发的民族精神和守正创新、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时代风流。

  在思想内涵方面,该书坚持体现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统一,多条线索交叉推进,互相辉映。既有建立新型海滨城市“渤海市”、保证油田安全健康发展的线索,也有众人一起保护村中“百年大槐树”,推进家乡“黄河滩区”槐树庄整体迁建和共同致富的故事,在视野宏阔的叙事中,让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主题有机融入。

  李恒昌表示,自己的创作激情,源于对“母亲河”黄河的特殊感情。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新黄河文学”创作,视黄河为精神家园和文学故乡。“大河四部曲”就是在不断突破,以新的视角和新的表现方式,努力讲好黄河故事。目前,他本人正在创作诗集《大河长歌——黄河组诗》(合著)等作品,从而与“大河四部曲”一起形成独具特色的“大河系列”文学作品,构筑“新黄河文学”创作的一道新景观。

  新时代的“文化泰山”,正在山东作家、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不断崛起。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