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新闻

用脚步丈量岛城文化肌理

2024

/ 06/18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手机查看

□记者王鹤颖报道 青岛大鲍岛街区的里院早期建筑群造型独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 本报记者 王鹤颖

  “樱花一开,青岛的风雾也挡不住草木的生长了。”1937年,老舍先生在散文中,如画笔般勾勒了青岛交错的绿、明亮的海和无尽的花香。

  炎炎夏日,记者走在这座美丽的岛城,拂面的海风中仍有一丝凉意,红瓦绿树与碧海蓝天相互映衬。

  青岛旖旎的风光令人心醉,而藏在景色里的“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更加值得品嚼。“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王统照、老舍等文人大家因执教国立山东大学驻足青岛,创作了许多轰动文坛的名篇巨作。后来,萧红、萧军、舒群等作家也短时居住于此。当时的青岛文坛可以说是星光熠熠,这些名人居住过的房子像珍珠般散落在小鱼山和观海山一带,成为著名的人文景点。”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原研究员张树枫认为,“人文气质,是青岛最值得挖掘的特质”。

  金色琉璃瓦、宫廷红墙壁……在鱼山路和大学路拐角处的“网红墙”,成群结队的年轻人聚集于此,用影像记录着“到此一游”的仪式感。“网红打卡地只是‘引流’手段,让游客邂逅古建筑里的老故事,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李守相表示。

  建置至今虽只有133年,但受不同流派、不同风格文化的滋养,青岛有着众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别称也由此而来。截至目前,青岛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550处,已认定公布历史建筑数量达337处。

  “一座座文物古迹犹如一颗颗珍珠,串联、厘清了城市文明发展脉络,是青岛珍贵的文旅资源宝藏。”李守相说。

  只有握指成拳,才能充分释放文物古迹的最大价值。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启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早在2020年,青岛就围绕不同主题开发县域文物主题游径,截至今年5月底,已挖掘凝练八大关、里院、小鱼山等17条主题线路。”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建梅介绍,“大家在‘丈量青岛’微信小程序中跟着导航路线走,可以边看相关介绍、边用脚步丈量历史,让旅游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深入到城市的文化肌理。”

  “每条游径的主题非常鲜明。比如前不久刚开发的平度文化路线,设计成从东岳石遗址到即墨故城遗址,再到六曲山古墓群、天柱山摩崖石刻,最后回到平度市博物馆的顺序,文物跨度数千年,一路下来,游客能对东莱文明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王建梅说,路线仅作为推荐和参考,游人可以根据兴趣随意组合选择。

  通过网络直播带着人们“云旅游”,是“丈量青岛”文物主题游径建设的重要方式。据统计,截至5月底,相关直播累计走近187座文物建筑、67条风貌保护道路,以及众多博物馆、名人故居、国家历史文化名街等,在线观看人数达709.79万人次。

  精巧的老拱券、泛着乌光的石墙勒脚、“百岁高龄”仍坚硬的清水砖……修缮改造后的大鲍岛街区从2021年起陆续开门纳客。近年来,青岛深入挖掘西部老城区历史文化积淀,对老建筑进行盘活、更新和改造,中山路的面貌开始大为改变。

  “4月27日,青岛里院早期建筑群与青岛中山路近代建筑群一起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推介名录’。下一步,我们将举办庭院艺术节和啤酒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山路、大鲍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运营管理部副部长刘竹东说,“通过一场场活动、一次次焕新,我们想告诉现在的孩子们:这才是老里院,这才是青岛味儿!”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