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新闻

在演出中传承创新,六百年山东柳子戏精彩纷呈

2024

/ 06/07
来源:

齐鲁壹点

作者:

手机查看

  见习记者 何雨晴

  6月3日,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开展了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东柳戏院“周末戏苑”常态化演出。本次常态化演出为折子戏专场,先后演出了《白兔记·诉围》《金箭媒·兴围》《八大锤》三出剧目。

  《白兔记·诉围》演出现场

  形式丰富,演出多样化

  本次常态化演出中,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陈艳苗在《白兔记·诉围》中饰演刘承佑。她认为,剧中的刘承佑是一个非常单纯善良的小男生,表演过程中人物的情感转折是表演的一大难点。“柳子戏《白兔记》是一出非常考验演员唱功的剧目,唱腔曲牌多板式变化复杂,从开始学习,到老师的口传心授,自己在塑造人物方面也在不断进步。”据陈艳苗介绍,《白兔记·诉围》是一段唱功戏,近期多以常态化演出和文化惠民演出的形式面向观众。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 陈艳苗

  为坚持传统戏曲的艺术传承,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作为全国唯一的柳子戏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不仅坚持举办常态化演出,还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等活动,带着柳子戏走遍山东,让全省多地群众可以欣赏到柳子戏的古老唱腔。

  据了解,山东省柳子剧团的常态化演出和文化惠民演出会定期进行。目前,常态化演出每周都有固定的两场,分别是每个周五、周六的晚上7点,准时在东柳剧院上演。文化惠民演出则是剧团前往省内的指定地点进行演出。今年的文化惠民公益演出已走进济宁市微山县、临沂压油沟风景区等地,来到百姓身边,让基层百姓在家门口也能过把戏瘾。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演员、创意策划部主任 尹春媛

  据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创意策划部主任尹春媛介绍,常态化演出和文化惠民演出的戏剧排布方式略有不同。

  常态化演出安排在东柳戏院内,团队活动方便,既能让观众看到经典的传统剧目,又能锻炼年轻演员。“为了能恢复骨子老戏的全剧演出,柳子剧团近期的常态化演出基本都是以骨子老戏为主,如《孙安动本》《张飞闯辕门》等。”剧团还会根据地点和观众的不同选择演出的剧目,“当我们走进景区,就会针对游客集中性地演一些时长较短的剧目,在儿童比较多的地方会安排幽默的儿童肢体剧。”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青年演员 侯苗苗

  今年,剧团还创排了柳子戏《大河粮仓》。“相较于传统柳子戏,在音乐唱腔上,《大河粮仓》融入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尹春媛介绍说:“《大河粮仓》虽运用了柳子戏的经典传统曲牌,但融入了现代板腔。根据剧中人物的情感发展进行了微调,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现代气息的迸发。”

  守正创新,文化惠于民

  扮相俊美、演出讲究、唱腔优美、舞台功夫扎实的柳子戏深深吸引了一大批的忠实粉丝,刘颖就是其中一个。“我最喜欢的是剧目是《老青天》,包拯反腐倡廉、秉公办案的样子深深地感动了我。”山东柳子戏戏迷团资深戏迷刘颖向记者介绍道,观演过程中,演员举手投足她都会非常仔细地观看:“柳子戏剧种悠久,我们欣赏的不只是演员几句简单的唱腔,还着迷于柳子戏有序传承的戏曲内容,有些戏迷甚至还会将戏曲片段进行碎片化研究。”

  柳子戏戏迷团一直践行“戏迷有尊严看戏,演员有尊严演戏”。为了让演员们“演得带劲”,刘颖告诉记者,戏迷们有专门的戏迷群,只要是有演出,戏迷都会过来捧场看戏。“我家离东柳戏院不远,只要有演出我就会来,还有些家住济钢、领秀城或者南部山区的戏迷,哪怕路上倒车要历时2-3个小时,也是要来看的。”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是中国戏曲古老声腔之一,是在元、明以来“弦索”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多声腔的曲牌体剧种,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常态化演出与文化惠民演出意义深远,不仅积极推动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也真正做到了“惠”之于民。

  山东省柳子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山东省柳子剧团)党委书记、主任、团长李长海认为,文化惠民工程是一件真正惠及老百姓的好事,不只是对山东省柳子剧团,也是对整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助力。“我们应该抓住这种契机,给更多青年演员锻炼的机会,也帮助柳子戏生生不息的传承。”李长海表示,未来,山东省柳子剧团将继续“两条腿走道”,不仅要积极挖掘整理传统骨子老戏,还要守正创新,为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新作品。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责编:刘国郁


审签:臧文博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