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旅游新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看山东崂山等地怎么做

2021

/ 11/0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华伟 付远书 瞿祥涛

手机查看

  为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和旅游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三批199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10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入列名单的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等依托当地资源促进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进而带动乡村产业、致力于乡村振兴。它们发挥好重点村镇示范带动作用,为乡村旅游下一步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借鉴。

  山东青岛崂山区晓望社区:崂山面、崂山茶、石头房营造的“好光景”

  华 伟

  图 | 晓望社区全景

  千亩茶园、巍巍二龙山,秋季的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街道晓望社区依旧郁郁葱葱。馆藏丰富的崂山茶文化博物馆、镶嵌于山间的历代名家石刻书法、怪石嶙峋的二龙山……走进晓望社区,村庄的独特人文气息扑面而来。社区里保留着石头房、石头路、石头桥……厚重的文化内涵成为晓望社区独具特色的村庄“年轮”。

  为何能在强手如云的全国美丽乡村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走进晓望社区,感受游二龙山、品茗、尝大馒头的“一日游”生活,探寻其中的答案。

  景村融合 让绿水青山成为聚宝盆

  晓望社区三面环山、一面朝海,背靠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崂山风景名胜区,紧邻仰口海水浴场。社区内的二龙山景区,位于崂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腹地,现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二龙山谷内,古树参天、奇石林立,山内的各处奇峰巨石上,有星石山、塘子观、晓望叠库、皇陵山、光光崮、虎头山等50余处自然景观,景区内有两座水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据晓望社区党委委员李峰介绍,晓望社区原先是传统的石头村落,村民世代相传的营生就是采石。早在上世纪90年代,社区就关闭了采石场,封山育林,集全村之力打造二龙山景区,修复了晓望社区山灵水秀的生态环境。

  如今的二龙山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植物种类约千种,有“二龙山森林博物馆”的美誉。“近年来,社区依托二龙山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景区在村中,景与村共生’为发展目标,通过探索‘景社融合’发展新模式,把社区打造成集农事体验、休闲、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居目的地,形成了以农业示范园、示范点为体系的民俗生态旅游网,不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富民增收,走出景村融合发展共建、共治、共享的新路子。”李峰说。

  茶旅结合 以茶为媒会天下游客

  优质的崂山水源是崂山茶种植的品质保障。在晓望社区,家家户户种植茶叶,千亩茶园形成了独特的北方茶园风貌。

  茶农李泽琨告诉记者,每年4月,茶田里陆续生长出嫩绿的新芽,崂山茶就开始了一年的好光景。茶园成为乡村最美的景色,茶园周边被樱花、桃树、杏树、梨树围绕,更有“茶在花海中,花满茶园里”的醉人景象。

  李泽琨说,头茬春茶产量比较少,鲜叶和干茶的价格也相对高,品质最为上乘。5斤左右鲜叶能制成1斤茶叶,物以稀为贵,售价最便宜的四五千元一斤。后期产量越多价格越亲民:“五一”期间差不多是1000元至1500元一斤;5月15日前后降到800元甚至500元一斤;6月21日以后算夏茶。

  老一辈的茶农们偏向传统的采茶制茶,而年轻的茶农已开启了崂山茶的时尚化模式。李峰介绍,当前,崂山茶文化体验馆逐渐在晓望社区兴起,社区组建了晓望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在崂山茶文化体验馆,三三两两的游客在现场品茶、学茶。来自青岛市区的李慧正在体验DIY制作绿茶的乐趣,她表示,“自己采、自己炒、自己喝”是一种全新体验,把制好的茶叶作为纪念品带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也是一件挺有成就感的事情。

  茶园生态游还带动了周边农家宴的发展,聪明的茶农们开发了茶香五花肉、茶叶水饺等特色美食,生意好的时候食客都得排队。

  晓望社区茶叶种植面积有1400余亩,茶叶年产量120余吨。其所在的王哥庄街道全部茶叶面积约1.39万亩,从事茶业的居民有1.8万名,茶企业有50余家,年产干茶800吨,茶叶总收入2.1亿元。在晓望社区带动下,如今的王哥庄崂山茶正在脱离传统的简单加工模式,推动茶文化、茶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

  非遗创新 大馒头发展成富民大产业

  晓望社区居民提起令他们骄傲的本地特产,除了崂山茶,还有属于青岛市非遗项目“崂山面塑”的王哥庄大馒头。

  “手工揉+铁锅蒸+崂山矿泉水+传统工艺+独特配方”造就了大馒头的品质,松鹤延年、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燕子、老虎等“福禄寿喜”系列的传统花样有好意头,给亲朋送“有颜值、有灵魂”的王哥庄大馒头,成为近几年青岛市民过年过节的新民俗之一。

  2018年,王哥庄大馒头被推荐为上合峰会特供食品;2019年,某知名影星捧着比脸还大的王哥庄大馒头摆Pose上了微博,让王哥庄大馒头的名声传播得更远。面塑工匠们将更多的文创设计融入馒头制作,研发各式各样的新潮可爱的馒头产品,开发愤怒的小鸟、小猪佩奇、小刺猬、叮当猫等栩栩如生的卡通造型,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李峰介绍,如今,晓望社区的不少大馒头生产厂家开通了互联网销售渠道,让王哥庄大馒头走入千家万户,远销北京、上海甚至港澳地区。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副处长秦丹向记者透露了一组数据:2020年,整个王哥庄街道使用面粉42.3万袋,加工大馒头1.48万吨,产值约1.19亿元。老百姓的日子真正像王哥庄大馒头一样红红火火、蒸蒸日上了。

  以“文创赋能、非遗创新”为着眼点,晓望社区还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持乡村原有建筑风貌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对石头房、石头街、石头桥等传统村落和塘子观等文化古迹进行修缮保护,力求与崂山茶、崂山面塑相融合,培育发展出集研学拓展、休闲体验、精品民宿、特色产品等为一体的新兴乡村旅游业态。

  “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把非遗、乡村集市、年俗活动等与旅游深度融合,是一种创新的尝试。”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资源开发处处长李茂杰表示,希望青岛的美丽乡村能够更加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做到与自然山水、非遗、民俗活动等相结合,开创全域旅游发展新局面,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

  四川宜宾李庄镇高桥村:还原林徽因诗中的竹村

  付远书

  图 | 孩子们在高桥村体验竹工艺项目

  “和孩子们一起体验手工植物扎染,非常不错。”不久前,四川宜宾市民王艳一家利用周末时间,驾车来到翠屏区李庄镇高桥村游玩,一路上,质朴宁静的农家屋舍掩映在青翠竹林间,养眼又舒心。

  高桥村位于宜宾市翠屏区李庄古镇,距宜宾城区约15公里。但就在几年前,该村还是“空心村”,村民外出打工,田地荒芜,守着古镇旅游资源却一直发展不起来。近些年,高桥村确定以“中国李庄·竹村高桥”为发展路子,依托深厚的竹文化底蕴,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休闲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路。

  以竹为媒 统筹规划

  “白沙一片篁竹围着的茅屋”“童子缩颈落叶林中的歌唱”这是民国才女林徽因在诗歌《十一月的小村》中所描述的李庄镇高桥村。由于地处宜宾市“百里翠竹长廊”沿线,高桥村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同时又与李庄古镇景区的整体规划紧密结合,所以,村子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这里有山有水,就是缺理念、缺规划。”据高桥村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实村里常有企业来考察投资,但项目大都比较零散,没有整体设计。2019年初,经过村集体讨论,决定围绕传统竹产业筹集资金,引入企业,以市场资源撬动农村集体经济。基于之前的项目经验,本次招商引资的门槛更高,原则上要以本村利益为中心并符合长远整体规划,由此,以国资公司三鼎公司为引领打造的高桥竹村项目被正式提上日程。

  项目落地得有资金。此时,高桥村村企联动的机制优势得以凸显。记者了解到,高桥竹村一期项目建设由村集体出资源、出人力,企业出规划、出资本完成。据三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桥竹村一期项目占地约200亩,涉及30多家农户,没有一处拆建,完全在原址进行风貌打造,整理出闲置房舍加以利用。

  在公司的统一规划下,村子目前引进了房车露营、民宿、竹编体验等多种业态,建成的雨霖亭、祝愿亭、飞跃亭、竹酒亭等多个纯竹结构建筑让高桥村迅速成为宜宾近郊旅游的网红打卡地。同时,“春笋宴”“竹工艺DIY盛会”“竹编工艺大赛”等特色项目也吸引着游客蜂拥前来,形成以竹为媒、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集体经济新格局。

  好风景 好前景

  高桥村以竹出名,竹自然是其最亮眼的风景。目前,高桥村已经种植了30多个竹品种,集观竹、赏竹、品竹为一体的竹景画卷已然形成,游人置身此地,感受着田间的恬静与悠然。

  有了好风景,不愁没“钱景”。伴随着村子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不少村民也吃上了旅游饭。据介绍,村集体办公楼将二楼出租给公司,仅此一项就带来年10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除了招商,村子也鼓励村民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己开店当老板,并给予专业培训。目前,村上已培训多名竹编熟练工,其产品在游客中心展销颇受欢迎。

  “3年前村里没有一家农家乐,现在开办了20多家,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曾在北上广开店的刘国明于2016年返乡后,便与人合伙当起了农家乐老板。如今,在乡村旅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当上老板,土特产成了抢手货。“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就卖出5000多元的土鸡、土鸭!”村民黄亚平乐呵呵地说。更让他们惊喜的是,乡村旅游如今被融入了翠屏区乡村振兴规划的重要节点。

  不仅如此,在村企联动的机制下,村集体入股与企业共同参与项目后期运营,形成运营公司“特色农产收入、旅游开发收入、文创衍生收入、运营管理收入、转包转租收入”和村民“租金保底、务工薪金、集体分红”的获利机制。据统计,2020年,高桥村共计接待游客9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8亿元。

  以竹兴旅 以旅养竹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旅游面临新的挑战。为此,高桥村也在不断地对景区环境和各个业态进行调整和优化。

  如今在村子里,给孩子们一根翠绿的竹条,他们就能凭借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制出来一件或抽象、或写实、或夸张的工艺品。近两年,高桥村将传统的手工艺,如非遗竹编、传统木工、扎染、陶艺等转化为现代生产力。在这里,有相关技能大师出创意,运营公司做项目管理和产品推广,农户提供场地和劳动力,利用传统手工艺生产出既实用又颇具艺术价值的新型竹编、木工等创意产品。

  传统手工艺的转化和研发也成为启迪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学课程。走竹迷宫、体验手工扎染、设计竹编玩具……随着“2020高桥竹村国际树屋营”夏令营顺利举办,这里变成了孩子们心中渴望探索的竹世界。据悉,高桥竹村目前正在申报竹文化研学科普和中小学户外实践基地,同时还引进了4家研学培训机构,未来也将成为宜宾市各中小学校师生开展研学教育的首选目的地。

  除此之外,高桥村目前还在大力发展基地培育、竹产品初深加工及竹生态旅游设施建设等工作,引导群众开展竹工艺品、竹旅游商品开发或就近竹企业务工等,通过“以竹兴旅,以旅养竹”不断提高群众“涉竹”收入。

  “我们要继续加大与村集体的合作,引进不同业态,促进乡村旅游提档升级。”三鼎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桥村除了打造精品民宿、文创IP等特色配套产品外,还要将民俗文化与乡村生活体验融入村域整体中,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乡:吃的是绿色发展“口碑饭”

  瞿祥涛

  图 |风景如画的木兰湖

  “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全国文明乡镇”“湖北省旅游名镇”“湖北森林城镇”“荆楚最美乡镇”……如今,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又多了一张闪亮名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

  目前,木兰乡形成覆盖“三圈一带”(以特色生态旅游小镇为中心的核心圈层、以木兰湖休闲度假为基础的滨湖圈层、以特色农业园区为依托的环湖圈层、木兰花谷和花海乐园串成的赏花带)的全域旅游格局,“灵秀木兰乡”文化旅游品牌被持续擦亮。

  “十三五”期间,木兰乡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木兰乡接待游客量达110余万人次,接近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的两倍,年均增长16.36%;旅游业总利润突破2000万元,从2015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16.12%。

  山水人文 处处是景

  木兰乡境内的木兰湖,有“荆楚明珠”之美誉。湖面近20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湖中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漫长而蜿蜒的湖岸线串联出一幅幅湖汊美景。

  相传,木兰湖是花木兰当年饮马习武之地,湖畔仍留存不少与花木兰将军传说有关的遗迹。此外,木兰乡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人文底蕴在此汇聚,给了木兰乡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

  1993年8月,木兰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设立。为加强旅游度假开发管理,2000年,木兰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木兰乡政府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运行。

  经过近30年的持续打造,木兰乡先后开发建设了木兰湖牌楼、湖北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古村落、木兰将军墓、木兰花谷等旅游景点,发展了啦哩啦谷农业生态旅游园、周家小院、牧童蓝莓采摘基地等都市旅游农业项目,修复(建)或保护了李先念故居、静山暴动纪念碑、木兰籍开国将军纪念碑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木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木兰乡旅游发展总体定位是以滨湖景观、生态景观和乡村聚落田园景观为背景,以木兰文化、红色文化、农业文化和民俗文化为内涵,以滨湖休闲度假为核心理念,建设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目前,木兰乡已建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旅游度假项目25个,其中三星级以上度假村(酒店)7家。

  完善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业吃的是“口碑饭”,一个点赞引来游人如织,一句吐槽使得多年努力付诸东流。点赞还是吐槽,旅游服务设施是否完善很关键。

  近年来,木兰乡购置了一批豪华电瓶游船,在木兰湖开通了旅游专线,还修建了木兰湖广场、旅游船舶码头、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驿站、环湖绿道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

  “新建旅游公厕3座、改造公厕3座共投资了510万元,改造木兰湖广场、建设旅游船舶码头投资近千万元。”木兰乡相关负责人说,这些建设既方便了游客,也提升了景区形象。

  此外,木兰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电子商务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健全,能够满足游客购物需求;设有位置合理、设施完善、服务齐全、彰显特色的游客服务中心;实施道路路面整治提升、完善主要道路配套设施、不断加强村级公路建设,方便游客出行。

  硬件升级,软件也要跟上。木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优质的服务能力广受游客好评。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期间,木兰湖作为海军五项赛事举办场地,众多星级酒店为国内外赛事人员展现了国际水准的服务能力。

  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武汉市民易浩然一家三口驱车到木兰乡游玩。“吃住行游购娱都很方便,可谓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易浩然说。

  一业兴、百业旺

  木兰乡坚持将乡村旅游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带动当地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商贸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木兰乡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生态+”的发展思路,当地全力支持农业旅游综合园区、农庄和农家乐建设,依托丰富的山场资源优势与地域特色,发展绿色富民产业,积极引进企业,带动发展特色农业产品种植,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

  目前,木兰乡建成种植基地127家,发展各类家庭农场30家,形成了“万亩绿茶、万亩油茶、万亩苗木”3个万亩特色农业产业,全乡特色种植加工业年产值达8000余万元,带动农民务工、入社、合营等年增收3000余万元。

  此外,依托木兰湖、木兰花谷、花海乐园、大余湾古村落等旅游景点的引流作用,带动周边农家乐蓬勃发展,木兰乡逐步探索出一条“农业基础+旅游引擎+服务业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秀丽的山水风光和花木兰、红色、明清、民俗等多种文化汇聚,使木兰成为文化之乡、生态宜居之乡、旅游度假之乡。践行“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全力推进旅游景点项目建设,木兰乡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国内一流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区。

初审编辑:臧文博

责任编辑:马梦瑶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