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式出炉
2007-07-03 10:09:00 作者: 来源:来源:中国旅游网
关键词:
[提要]
日前,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一周年,国家旅游局向青海、西藏两地旅游局交付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果,青海省旅游局副局长韩国荣、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李洋专程到北京接受了规划成果。
国家旅游局一直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促进区域合作。为了利用青藏铁路建设的时机,推动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决定帮助青海、西藏两省区做好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规划工作,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完善该区域的旅游功能、设施和项目。并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将该地区列为“十一五”期间优先规划和建设的重点旅游区之一。
2006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科学规划和开发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就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国家旅游局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5月18日,邵琪伟局长召集办公会议,王志发副局长和局内各司室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专门听取了规划成果汇报,会议就落实总书记指示,继续完善规划成果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工作与努力,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的规划成果。日前,《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并通过了专家评审,在胡总书记发表青藏铁路讲话一周年之际,国家旅游局正式将规划成果发布并交付青海、西藏两省区旅游部门,供其在在发展旅游业工作中结合本地区实际,加以实施。该规划将对青藏两地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青海、西藏两地旅游局在接受规划成果后表示,将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抓住青藏两地旅游业发展的大好机遇,认真实施规划,通过这一规划的科学指导,促进沿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展《规划》的重要意义
(一)是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
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是青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藏、汉、蒙、回、土、撒拉等各族人民聚居地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中的一部分。青藏铁路沿线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因此需要一部高水平的旅游规划来指导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是国家旅游局推动青藏两地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
青海、西藏两地政府都提出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但两地的旅游业总收入非常低(2006年,青海旅游总收入35.79亿元,排在全国倒数第三;西藏旅游总收入27亿元,排在全国倒数第二)。为了利用青藏铁路建设的时机,推动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局帮助两地做好规划工作,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
(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促进区域统筹的重要举措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的基本要求,通过区域旅游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进西部地区旅游良性互动,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和合作,有利于发挥两地的旅游资源比较优势、有利于形成促进区域统筹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四)是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青藏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使旅游产业在国家总体战略实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06年,西藏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9.31%;青海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5.57%。旅游收入已经成为青藏两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实施将两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品牌优势,将成为实现两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规划编制背景
为启动该项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旅游局做了大量准备工作,2005年7月国家旅游局组织人员,赴青海、西藏两省区调研,与青藏铁路公司、青海省旅游局、西藏自治区旅游局以及地方相关部门就编制该项规划的有关情况进行了协调与沟通,对编制工作方案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并实地考察了青藏铁路沿线重要的节点城市与主要旅游资源。
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制定了编制工作方案,经多方比较选择,由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承担此次规划编制工作,由杨开忠教授任课题组组长。
2005年12月,正式下达项目任务书与计划书,其中明确了规划的性质、指导思想与主要任务,并在编制内容与方式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规划性质:区域发展规划与重点产品开发规划。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发展规划是21世纪前20年实现青藏铁路沿线旅游产品建设与实现青藏铁路经济带旅游业腾飞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要突出可操作性。抓住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历史机遇,依托青藏铁路辐射范围高品位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遵循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统筹安排铁路沿线重点城市辐射周边旅游区域的旅游功能、设施与项目,把青藏铁路沿线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与线路。
(三)规划的主要任务:编制的主要任务为统筹安排铁路沿线西宁、格尔木、那曲、拉萨等重点城市辐射范围内旅游区域的旅游功能、设施与项目,使这些城市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集散地,以城市为中心,整合周边资源,建设旅游精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
三、规划编制过程
任务书下达后,规划专家组作了大量细致复杂的具体工作,收集规划资料,多次赴青海、西藏两省区调研;完成规划草案,组织征求专家和地方意见,根据各方意见对规划进行修改与完善等。
2006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青藏铁路通车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科学规划和开发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为落实胡总书记关于青藏地区旅游业发展问题的指示,高质量、高标准、严要求地编制规划,国家旅游局与规划编制单位进行了多次沟通,专门听取了规划单位汇报。
06年9月份,在听取规划组专题汇报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与规划组组长杨开忠教授一同进行青藏地区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经过调研和座谈会研讨,明确将规划范围由铁路沿线拓展到沿线的主要区域;在规划中要进一步落实“青藏一体化”的理念,实现青海、西藏两地旅游业协调发展。
06年11月,国家旅游局组织召开中期论证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有关专家和全国红色旅游办公室、局办公室、人教司、政法司、综合司、管理司、促进司等相关司室代表参会。与会专家及局内相关司室代表对规划进行了认真评议,对《沿青藏线地区高原特色旅游发展规划》的现有成果给予了总体肯定,认为规划对于打造青藏两省区整体旅游形象,创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促进旅游产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对下一步的规划编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规划编制单位在认真汲取论证会反馈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规划文本进行修改与完善,提交了修改后的规划文本。并组织征求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3个相关部门、局内有关司室、青藏两地旅游局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规划评审稿。6月下旬,国家旅游局组织中科院地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了规划的专家终审,专家评审委员会一致认为,该规划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内容全面,符合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并在规划思路、规划体例和编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四、规划的特点与创新之处
(一)《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青藏发展的精神和指示
《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路清晰、理念新颖、目标明确,合理有效地衔接了已有的相关规划。规划总体定位与发展方向准确,符合国家旅游局和青海、西藏两省区发展战略以及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实际,对青藏铁路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规划》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规划》以打造高原特色旅游品牌为引领,以中高端市场为导向,对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城市及其辐射范围的旅游项目设计、旅游营销策略、旅游形象策划、品牌建设以及项目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三)《规划》视角开阔、勇于创新
《规划》从旅游大产业发展的视角,将旅游服务划分为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商业服务,对于协调政府和市场分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规划》内容全面,符合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并在规划思路、规划体例和编制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四)《规划》重视环境保护,强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规划》充分考虑了规划区域的环境压力与生态脆弱度,强调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将规划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主体功能区域,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与旅游行为措施。
李文![](/sdimages/xilan03_22.gif)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