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景点 > 景区新闻

聚焦大运河申遗 聊城:保护的前提下开发

2006-10-20 08:58: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关键词:
[提要]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全长97.5公里,“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是古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其中的“临张”即为聊城市属下的临清市和阳谷县张秋镇。
  聊城是运河上著名的九大商埠之一,历史上曾经书院林立,出过3名状元、700多名进士。现在,聊城运河虽然已经停航,但运河文化遗迹却异常丰富,如阳谷的海会寺,聊城的山陕会馆、光岳楼、海源阁、铁塔、玉皇皋,临清的钞关、舍利塔、清真寺、鳌头矶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运河古城的文化面貌。
  东昌古城是北宋时期的城垣。坐落在聊城市区内东昌湖中间。光岳楼高高矗立于古城中央。康熙皇帝沿运河南巡时曾三次登临光岳楼,并题“神光钟映”匾额。乾隆皇帝下江南九次过聊城、六次上岸登楼,先后题诗13首。古城以东,是运河城区,为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商埠区。这一带的街巷多布列在运河两岸,随坡就势,依河而建,大小街衢皆与运河相通,形成放射状骨架。其街巷今仍沿用原来的名称,如南顺河街、北顺河街、馆驿街等;沿河民居多为前店后居、板门小院。
  素享“小天津”之誉的临清,在元代乃一小镇,明嘉靖年间发展成城区“延袤二十里,跨汶、卫二水”的繁荣城市。《临清县志》曾这样描述:“至元、明建都燕京,全国经济端赖运河,临清处汶、卫流域,每届漕运之时,帆樯如林,百货山积,经数百年之取精用宏,商业遂勃兴不可遏。当其盛时,北至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有肩摩毂击之势。”明代,临清每年商税额已达4万金之巨;至清代,其商税收入比盛京五关的总收入还多一二倍。
  “临清的砖北京的城”,这句话告诉人们,北京紫禁城所使用的最基本的建筑材料砖,绝大多数是由临清生产的。在临清城内运河岸边,有一组古朴典雅的楼阁古建筑群,叫鳌头矶,曾经是古代文人墨客凭眺运河、抒怀赋诗之所,现专辟一室陈列临清历代的砖,年代最远的是明代成化年间造。
  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这是聊城人的共识。近年来,聊城瞄准发展运河大旅游的目标,以东昌湖为依托,将运河与东昌湖、徒骇河连接起来,对城区运河进行了疏浚、整治,扩挖出一条15公里长的城内新运河,河面宽30米至60米,深3米,青石砌岸,白玉护栏,碧波荡漾。并对沿岸发掘出来的船闸、古桥、码头等30多处古代遗迹进行了修复,对游客开放。(□本报记者 宋庆祥 本报通讯员 郭广亮 郭立军)
吕振勇

    相关阅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fo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