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媒体矩阵

大众网
全媒体
矩   阵

扫描有惊喜!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 大众海蓝

  • 大众网论坛

  •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首页 >行业观察

让“非遗即生活”入脑入心

2019

/ 12/11
来源:

中国旅游报

作者:

手机查看

  据报道,截至2018年底,我国非遗产业核心层规模突破1.4万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非遗这块金字招牌,用商业手段和技术手段让古老的传统与文化“活”起来,并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此,要让非遗产业“活”起来,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客观地讲,非遗传承和保护乃至合理利用,在某些地方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是非遗的重要性还没有深入人心,以至于考虑规模、人才、系统、效益、前途等方面的问题,会令不少人望而却步。同时,非遗的产业化还存在“一窝蜂”问题。因此,要从保护的最终目的出发,切不可以牺牲传统技艺及其蕴涵的文化为代价而换取所谓产业化。
  2015年,原文化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研培计划,委托有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培训。但仅靠人才培养还不够,如何解决对非遗感兴趣的青人多却很少能留下的问题,还需更大的情怀、勇气、魄力等,如此才能使人们认识到非遗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非遗工作应该常抓不懈,为国家软实力添砖加瓦。积极探索非遗的传承、保护以及合理利用之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还关乎所有中国人的灵魂归宿。唯有让“非遗即生活”入脑入心,才能实现这些目标。(刘天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纪法军

相关推荐 换一换